分类:三支一扶/天津    来源:fenbi
材料1
(3934495)今年“五一”假期,隐藏在宁波各地山海之间的小村庭院成为众多市民休闲旅游的目的地。庭院经济作为农村特色产业“浓缩版”,将创造优美人居环境与促进产业增收有机结合,是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有效载体。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利用自有院落及周边闲置空间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模式,两年前,“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而在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也再一次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25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象山县墙头镇的城乡文旅共生实践作为全国6个获评案例入选2025城乡旅游目的地融合发展案例名单。其中,庭院经济就是一大亮点。它与全域旅游进行深度融合,呈现了从农家乐到民宿、再到青年社区三个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同样,在宁波其他地区,庭院经济也出现了这样的新动向。
在庭院经济1.0时代,农家乐模式是主流。当时,村民们将自家房屋改造成餐饮住宿场所,业态单一且同质化严重。服务对象集中于周边城市的中老年群体,消费内容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层面。象山县墙头镇方家岙村也曾受制于此,最初首批7家农家客栈开张迎客,客源却跟不上,甚至是从邻村“借”来两车游客,才勉强开了张。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关键制约,河道淤塞、道路失修、公共配套空白。为破局,镇村联动实施系统性改造,疏通河道,修建旅游集散中心,新增9个公厕、10个免费停车场及山间泳池等共享设施。环境升级推动业态扩容,40余家民宿形成集群效应,最终助力方家岙村在2019年斩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
伴随宁波实现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庭院经济迈入2.0时代。交通网络完善重构客源格局,城市中青年客群取代传统中老年群体,倒逼业态升级。村民早年通过庭院盆景种植实现户均年增收最高30万元,奠定美学经济基础;随后投入500万元修缮13幢老建筑,引入精品民宿项目,将“庭院颜值”转化为产业价值。“两棵树”民宿,成为改革创新的典型注脚,2019年通过农村三权分置改革,主理人以20年租期盘活村集体轧米厂闲置用地,凭不动产权证获贷200万元,破解乡村投资融资难题。民宿突破传统食宿功能,植入茶艺、插花、读书会等文化体验,以“空间美学+服务品质”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开业5年获评省级金宿资质。这种从“农家乐”到“文化宿”的跃迁,标志着乡村庭院经济正式跨入品质化发展新阶段。
2024年,以墙头镇溪里方村“壹里小院”为代表的3.0版本正重构乡村庭院经济新格局。这座由清光绪年间三合院改造的复合空间,以“山是海的墙·青年社区”为内核,打破传统业态边界——正厅保留民宿功能,厢房变身手作工坊,后院设置窑炉与烧烤区,形成“住宿一生产一社交”三维空间叠合。其改造保留木结构、青砖墙等传统肌理,融入落地玻璃、开放式厨房等现代设计,实现新旧时空对话。区别于传统的卖床位,壹里小院构建“基础服务+体验经济+社群运营”;窑炉披萨、咖啡简餐等消费场景增强体验粘性。更具突破性的是其“青年社区主理人计划”,吸引非遗传承人、自然导师等新乡人入驻,形成“原住民+新乡人+云村民”三元社群结构,通过每周常态化活动重构乡村社会关系。
2025年,该店主理人再度出手,在茶山又打造了“山里有座咖啡馆”,带动周边村民形成小吃市集,构建“村咖+市集”共生模式。“五一”前夕,00后返乡大学生打造的“琴溪·等某人”茶咖营地创新引入萌宠消费,15亩户外空间融合老房溪流与烧烤业态,刚试营业便引发预定热潮。年均300场文旅活动惠及超10万人次,形成“空间载体一文化纽带一社群引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产业工人亲子研学基地、“落”咖啡、涌泉轩农家乐等多个新业态的出现,成功破解了偏远乡村的“流量密码”。鄞州区横溪镇和奉化区金峨村则展现了“数字赋能+花木经济”的转型路径。
留学归来的张某在横溪镇打造了全实木榫卯结构的园林式庭院“月白风清园”,积极带动周边妇女就业。金峨村建成奉化首个数字化乡村,每户人家配有一个“数字门牌”,游客扫码就能一键导航到目的地。村里待售的精品花木挂有“数字身份证”,游客可轻松在线下单。这种模式将传统花木产业与数字技术、休闲体验相结合,实现了产业的提质增效。当壹里小院的染布工坊里,城市青年与本地阿婆共同设计文创产品时;当“山是海的墙”市集上,非遗鱼拓与现代插画同台展出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业态的融合,更是城乡关系的重构。
材料2
(5037854)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板块的潼南,依托“西部菜都”“中国柠檬之都”等产业优势,创新探索“我在潼南有块地、有块田、有棵树、有头猪、有坛酒”共享经济模式(以下简称“五有”共享经济),以城乡资源深度融合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我在潼南有块地、有块田’不仅是土地的共享,更是城乡情感的联结、产业价值的共生。”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说,这一模式让城市人圆梦田园,让农民增收致富,让乡村成为“可触摸的乡愁”与“可持续的财富之源”。2025年4月29日,重庆(潼南)农科城内,“我在潼南共享田园”集中认领活动火热启动。32家“潼南五有”共享经济企业客户集中签约,“潼享田园”公共平台同步上线,让“我在潼南有块地、有块田”的愿景成为现实。在重庆工作的李先生,心中始终怀揣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我在潼南共享田园”活动启动后,他迅速通过“潼享田园”平台,认领了一块田地。“自从认领了潼南的一块田,我每天都要打开手机看看我的稻田长得怎么样。”李先生兴奋地分享道,通过“潼享田园”平台,不仅能随时观察作物生长,实现了自己的田园梦,还可以选择代耕代种服务,让专业的农民团队帮忙打理。收获的生态大米、有机蔬菜等作物,更是直接快递到家,实现了“足不出户享田园之乐”。
“‘五有’共享经济,核心在于通过市场化运作,激活城乡资源要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依托“潼享田园”平台,潼南区整合全区闲置土地资源,通过认养制、租赁制等多种模式,让不少城市居民圆了“田园梦”。同时也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益,还能通过代耕代种、技术咨询等服务增加劳务收入。在潼南区的一处智慧农田里,传感器和摄像头遍布田间地头,它们就像农田的“千里眼”,实时监测着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传输到“潼享田园”平台,消费者只需轻点手机,就能随时了解自己认领田块的最新情况。“以前种地全凭经验,现在有了科技的支持,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管理农田,提高产量和品质。”农田管理员说,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地享受绿色健康的农产品。
“科技赋能是‘五有’共享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说。未来,潼南将积极推动数字农业大脑建设,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农产品全链条溯源,让消费者“扫码知根底,吃得更安心”,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在推动‘五有’共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品牌与市场拓展至关重要。”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说。在具体实践中,潼南将充分利用“潼享田园”平台资源,整合全区共享资源,打造潼南“五有”共享经济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基地标准化水平、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等措施,逐步构建起一个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共享经济产业链。同时,依托共享产业融合发展户外露营、精品民宿、生态康养等新业态,打造一批主题突出、高品质、优服务的特色“共享田园”品牌,让田园成为诗与远方的交会点。为更好地推动潼南“五有”共享经济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潼南将利用融媒体资源开展线上宣传,结合线下活动,努力扩大潼南“五有”共享经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积极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拓宽销售渠道,让潼南的农产品和乡村旅游资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物流畅通是共享经济繁荣的基石。”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说,潼南将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农产品运输效率。加快冷链物流网络建设,构建“一核心三节点多末端”体系,完善快递物流电商产业园,深化“邮运通”试点,持续完善“区一镇一村”三级物流寄递体系,确保乡村共享产品顺畅进城入户。“‘五有’共享经济的探索,不仅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更以其独特的运营模式与对乡村经济的深远影响,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引擎。”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说,未来,潼南将继续深化“五有”共享经济模式,推动农文商旅深度融合,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分析所给材料,归纳宁波庭院经济实现“华丽蜕变”的有效举措。(20分)
要求:紧扣资料,层次分明,准确全面,不超过300字。
【试题二】为展示潼南乡村振兴创新成果,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转型范式,潼南区准备联合融媒体中心对“五有”共享经济模式进行宣传,假设你是区乡村振兴局的工作人员,请结合材料,拟写一篇宣传稿。(25分)
要求:结构完整,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言准确,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