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事业单位-综合应用/浙江    来源:fenbi
材料1
(3862943)历史经典产业,是指具有悠久历史传承、凝聚人民聪明才智、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产业,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历史经典产业发展,明确提出要推动茶叶、丝绸、中药、黄酒、文房、木雕、根雕、石雕、青瓷、宝剑等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支持历史经典产业塑造新辉煌。
去年6月,浙江出台《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以下简称《若干政策举措》)和《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两个文件,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成历史经典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文化传承高地、品牌荟聚高地、人才集聚高地。
两个文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突出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推广五个关键词。例如,《若干政策举措》明确,对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浙江老字号”的品牌及相关主体企业,鼓励各地给予政策支持。《行动方案》提出,建立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支持申报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实施数智赋能工程,推进“茶产业大脑+未来茶场”“浙产好药”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等。
下一步,浙江还将分类制定细分方案,构建“1+1+N”政策体系,通过“一业一策”“一域一策”打造全方位、全要素、全产业链支持体系。
材料2
(3378097)仿生态生麦块曲系统、近红外光谱在线监测系统、酵母智能化培育车间……走进绍兴A公司黄酒产业园,创新之处让人应接不暇。“我们已实现生麦曲全年生产、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酯母自动培育。”A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绍兴黄酒企业向智能化迈进,纷纷实现酿造、储存、勾调、物流数智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黄酒成为富民之酒。
4月,正是种植灵芝的好时节。磐安县B药业公司种植基地,传送带运载着椴木,智慧大屏实时显示光照强度、大气和土壤的温湿度等数据……磐安作为中国药材之乡,近年来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口,上线“中药产业大脑”,实现种植可溯源、加工可规范、买卖可上云;立足一产、发展二产、创新三产,拓展药材加工、养生养老等产业,实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未来的丝绸产业一定是朝着数智化方向发展的,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核心最终还是科技研发的竞争。”W公司董事长说。为了从源头上提高丝绸品质,W公司通过基因重组,培育出新型蚕种。这种蚕可以直接吐出带有金色、粉色、绿色等颜色的丝,满足现代人对健康环保的更高需求;为了引领消费,公司自主研发了AI设计平台,算力达到10的27次方,35万+的美学花型效据库,可以同时为全球每个消费者设计10万条不同的丝巾;为了延伸产业链,公司还与科研团队合作、加强蚕丝蛋白生物新材料研究,不断向生命医疗领域拓展……
材料3
(7093300)茶叶含片、黄酒奶茶、火腿冰淇淋、养生新式中药……去年6月,一场充满新意的展览——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精品展,在杭州亮相,上演了历史经典产业与现代文化的奇妙融合。
在浙江省文投集团“知江南”展台,一批文创品牌吸引了不少眼球。文投集团集合丝绸、黄酒、茶叶、青瓷等知名企业产业,以文化赋能品牌建设、优化产品设计,推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创礼盒。中药展区以新老“浙八味”引领,展出了“避风潭忆玖灵酒”“燕窝石榴花萃饮”等紧跟年轻人“朋克养生”需求的创新消费品。
“中药不再‘药’感十足,通过对传统方子的改良与优化,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调理自己的身体。”浙江省中医院相关负责人认为,这种转变不仅是对传统中药文化的一次生动诠释,更是中医药产业适应现代消费趋势、拓宽市场边界的一次积极探索与实践。浙江省中医院推出的乌梅汤2.0版,上线24小时共配出115万多帖。“中药热”催生了中药与其他食品领域的跨界融合,中药茶饮强势“出圈”,中药咖啡、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等创新产品相继涌现。
“历史经典产业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新生力量,以年轻人的思维和他们喜爱的方式,去创造更符合市场和时代的产品。”文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材料4
(3067164)长期以来,浙江历史经典产业以个体工商户、家庭作坊为主,自给自足的作坊经营模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大。其次,产业人才培养多以家族式传承为主,专业化、职业化、体系化、现代化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再者,传统技艺工序繁多、培训时间长,加之收入不高、工作环境有待改善等因素,导致人才青黄不接。
轻工“大国工匠”杨师傅感慨,目前湖笔企业的技术工人大部分年龄都在50岁以上。青田石雕行业的85后小张也无奈地表示:“出门碰到的师傅都是上年纪的,很难看到同龄人。”
根据历史经典产业的发展需要,浙江48所大中专院校开设了历史经典产业相关的19种专业,每年培养输送2800余名专业人才。例如,浙江理工大学设立丝绸设计与工程专业,浙江中医药大学强化中药学科建设,绍兴文理学院开设酿酒工程专业。过去三年,有43所高校联合历史经典产业行业建立了179家协同创新中心、实验室、研究院等联合创新体,建设了558个现代产业学院等实习实践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取得良好效果。接下来,浙江将建立“1高校+1产业”机制,让1所大学牵头对接1个历史经典产业,开展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为产业振兴提供智力服务和人才支撑。
浙江还建立了历史经典产业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将传统工艺技能纳入职称评审体系;设立“浙江工匠”“非遗传承人”等荣誉称号,对入选者给予奖金、社保补贴等激励。
材料5
(6060991)去年,人社部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职工人均带薪年休假天数约为10天,而实际上人均享受带薪年休假天数仅为6.29天,民营企业职工甚至不足4天,超过72%的民企职工未完整享受过年休假。
“入职3年多,没休过一次带薪年休假,公司不提这回事,我们也不好意思说。”在一家农产品销售公司工作的小曹有些无奈。他说,每逢节假日,热门旅游景点总是人挤人,他期待能休上年假,带着家人放松旅行。
小梁入职两年,从事运营工作,需要“随叫随到、随时待命”。“我有5天带薪年假,但去年一天都没休息。一是我这个岗位人比较少,如果我休息,同事的工作负担就会比较重;二是作为刚入职的新人,我也不太好意思请假。”
“毕业出来工作到现在,我是能不请假就不请假,怀孕生娃后更是如此。”工作6年的小李今年4月份休完产假回到工作岗位,谈到请假焦虑,感同身受。小李坦言,每次看到公司发布招聘信息,就会担心自己被边缘化,甚至被“优化”。
“有心休假口难开”的“症状”,被网友戏称为“休假羞耻症”。曾有媒体就“你有请假羞耻吗”的话题发起网络投票,结果显示,参与的近4万人中,选择“有,一请假就焦虑”的约占45%,选择“取决于领导态度和职场氛围”的占25%左右。
材料6
(5274387)3月初,几家大厂“赶人下班”的新闻冲上热搜。热搜第一是“大疆不强制9点上班开始强制9点下班”,热搜第二是“美的被曝强制18:20下班”。此前,国内另一制造业巨头海尔也被曝出要求强制双休,周六全面闭园,食堂供应也没有了,工作日加班需提前审批且限3小时/天。
大疆员工小蔡回忆,这场“不准加班”运动从2月27日开始,当天晚上9点,各个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员到每层楼、每个工位上赶人,受宠若惊的员工们一分钟内收拾东西开溜,像进行消防演练。他所在部门负责研发工作,以往通常要晚上十一二点才能下班,现在到晚上9:10分左右,整层楼的人都走了。
在这项“新政”执行过程中,员工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一开始将信将疑,认为这是变相的降本措施;后来慢慢适应,开始调整作息节奏。
材料7
(4628843)A县B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接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案件移交函,反映B镇某包装有限公司于去年11月期间,实施用人单位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违法行为,非法延长孙某、刘某等106名劳动者工作时间。
接到移交函后,B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迅速赶往该包装有限公司进行调查取证。经调查,该公司为了赶制圣诞节订单,在去年11月份非法延长了106名劳动者工作时间,11月份106人的人均上班时长在250小时左右,均被违法延长工作时间70小时以上,且该单位未获得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的行政许可,违法事实成立。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已构成用人单位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对此,B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对涉案企业处罚款人民币10600元。
案情公布后,在当地引发热议—一
“虽然加班了,但也给了加班费,这家企业算良心企业了。”
“我们县普通工人的工资结构就是‘底薪+计件工资+加班费’像我底薪两千,如果不加班,一个月到手的钱可能就三四千,怎么养家糊口?”
“我就是小企业主,实话实说,为了赶订单,明知被罚也得安排加班。”
“我不想加班,我想休假,两年前就答应孩子们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到现在都没做到。”
材料8
(6006994)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观点将消费提振与休息休假权利放在一起讨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负责人表示,消费潜力释放仍有很大空间,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职工休息休假权还没有得到有效保障。
3月中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方案第二十一条提出,“保障休息休假权益。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将带薪年休假执行情况作为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内容。地方党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强对各单位休息休假制度执行情况的常态化监督,并将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作为重点监督内容。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依法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3月16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加大带薪休假力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大力支持年休假应休尽休,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依法支付工资报酬。推广夫妻共享育儿假,逐步拓展夫妻间共享假期”。
有业内人士认为,将休假放在促消费行动中,通过优化休假制度,能让人们有更充裕且灵活的时间去旅游、购物、看电影、聚餐等,从而带动旅游业、零售业、餐饮娱乐业等行业的消费增长。
材料9
(4064104)今年清明假期,浙江省累计全域旅游人数2117.4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1%;全域旅游综合收入285.7亿元,同比增长20.3%。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创历史新高。游客人均花费1349.1元,同比增长2.7%,创假日旅游抽样调查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清明假期首日,早上7点半,从杭州黄龙体育中心开往灵隐寺方向的公交车就已经很拥挤了,几乎每一辆都是满座。
“朋友叫我早上起床就来,我以为自己起得够早了,看来还是低估了大家出游的热情啊。”海南来的劳先生在灵隐寺门口排着队,“来都来了,排队再久也要进去看一看。”
上午10点,断桥上已满是游客。“这就叫‘摩肩接踵?。”人群中,一位带着小孩的游客教孩子说成语。
旅游本是提供放松与充电的机会,并为后续更加高效地投入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但扎堆旅游,体验感还是会打折扣。对此,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徐院长认为,节假日旅游人流过度集中,影响消费体验,也不利于安全管理。带薪年休假落实后,大家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调剂淡旺季,靠市场自发调节能让旅游业供求趋于平衡,而不至于旺季人满为患、超出供给能力,淡季又没有游客。
材料10
(6346103)3月中旬,浙江公布了首批技能型社会建设专项激励地区名单,杭州余杭区、温州乐清市、台州黄岩区等17个县(市、区)获得财政专项激励。
今年初,省人力社保厅、省财政厅出台了《技能型社会建设专项激励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浙江充分发挥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优势,以“定额+激励”方式重点遴选支持部分县(市、区)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到2026年,纳入支持范围的县(市、区),要实现以下目标: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分别达到36%、36.5%;“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全面覆盖,有条件的地方围绕产业需求建成(在建)1所技工院校;技能型企业、技能型乡村等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全面铺开;技能人才平均收入增幅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进一步贯通,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浓厚,全民技能素养大幅提升等。
早在2022年7月,省人力社保厅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迭代谋划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并选择台州市开展技能型社会建设试点。2023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省域技能型社会合作协议》正式签订。2024年1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江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材料11
(7422404)走进台州科技职业学院KH模具产业学院教学楼,10余台模具加工产线高效运转,50多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打磨、组装和拆卸模具,10多名穿着实训服的学生在旁观摩。
这个犹如小型生产车间的学院由国内注塑模具龙头企业KH公司和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共同设立,配有2000多万元的高端模具制造设备和智能生产线,可实现模具从设计、加工、装配到注塑的全流程生产。学院实施双班主任、双导师制,用“工学结合”“一师一徒”的培养模式,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
小金从学院一毕业就入职KH公司高精模具设计部,不到一年,就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产线与教学充分融合,学的就是要用的,一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胜任。”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与模具工程学院何院长说。这个学院的44名学生,全部实现“零距离”就业。
专业对接产业、育人对接用人,这种“技能+产业”培养模式解决了学校与产业之间脱节的问题,破解了技工荒。黄岩区还积极探索“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模式,帮助学生开辟“毕业即就业”的直达通道,为技能人才搭建“入学即入职”的圆梦舞台,引导模具生产加工企业与黄岩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台州技师学院等开展深度合作,设立产业学院7家、开设订单班152个。近3年定制化培养企业所需技能人才6900人。
从全省数据看,2024年新增技能人才86.9万人,其中制造业技能人才30.9万人、数字技能人才21.8万人、养老育幼类技能人才8.3万人。截至2024年11月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32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60万人。
材料12
(391874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也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技术工人工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技术工人队伍。”
“既能靠手艺赚钱,还可以把长粽技艺传承下去,现在日子很有奔头!”遂昌长粽非遗技艺传承人张阿姨凭借一手好技艺,日收入能有500元。当地撬动箬资源就地转化,实现箬叶长粽工坊链式发展,为1200多位“长粽师傅”提供了“技能变现”岗位。
如今在丽水,“青田西餐大师”“云和师傅”“松阳茶师”等技能人才站上产业发展的“C位”,青瓷、宝剑等传统技艺焕发出新活力。丽水市把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工作同9县(市、区)特色重点产业相结合,打造“一县一品”发展格局,带动产生54.8万个就业岗位。
杭州LF公司员工小王提升职业技能等级后,10月的工资单里多了一项“技能津贴”,月工资比以前多了200元。这离不开浙江广泛开展的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浙江省企业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操作指引》进一步规范了工资集体协商流程和内容,推动工资分配向一线技能工人倾斜。截至2023年底,全省签订能级工资集体合同2.5万余份,覆盖企业3.3万余家,惠及职工超过430万人。
“以前股权激励只面向班长以上的管理层,没想到今年我们这些生产一线员工也能持股了。”宁波市镇海JA公司焊工组长小雷获得股权激励后,立刻购入3万股公司股份,实现个人资产与公司发展同频共振。进入公司13年来,随着技能等级的提升,他的年薪也从6万多元涨至约20万元。
为深化技能人才中长期激励,镇海区积极引导企业建立技能人才等级薪酬制度,鼓励公司探索股票期权等激励模式。同时,出台区级紧缺工种目录及配套“政策包”,41个紧缺工种高级技师每年可领取岗位补贴1.2万元直至退休。
“公司近年来积极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顺利获得了300万元贷款支持,今后我们组织员工提升技能水平的积极性更高了。”温州SC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
为提升技能含金量和附加值,浙江省鼓励金融机构探索推出“技能共富贷”“技能共富保”等产品,为技能人才和技能型企业提供贷款及保险支持服务。截至去年10月底,全省“技能共富贷”余额为1107.45亿元,惠及技能人才36.88万人;“技能共富保”推出不久即已覆盖44家技能型企业、128名技能人才。
材料13
(4265187)让技能人才受尊重、获优待,是打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技能环境的重要举措。浙江省引导各地结合实际落实《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分类目录》,分层分类精准划分高技能人才,向下拓展相应分类等级,落实住房、户籍、子女入学、医疗、就业创业扶持等优惠政策,让高技能人才获得感和成就感更足。
还没毕业,杭州第一技师学院酒店接待专业高级工班的张同学就体会到了高技能人才的种种优待。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她获得酒店接待项目第四名,获评全国技术能手,被认定为浙江省C类高技能人才。“我逛知名旅游景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全免费,毕业后在杭州购房还能享受150万元的购房补助,这是我读普通高中和大学很难享受到的待遇。”作为05后,她深感自己生逢其时。
去年9月,就读于慈溪技师学院数控加工专业的小周,摘得世界技能大赛建筑金属构造项目的首枚金牌,实现了我国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这一喜讯传来,小周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榜样,大家不仅为这位“世界冠军”点赞,还渴望与他交流。于是,一场场巡回宣讲活动在“敬仰技能人才、学习世界冠军”的热潮中走进了中职校园。小周以“学一技之长,立一生之本”为主题,分享了自己从一个中考成绩只有400多分且严重偏科的中职生,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的故事,给大家带来了一堂不一样的“冠军思政课”。浙江持续健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2024年以来全省开展竞赛1100多场,参赛人员近15万人次,成功举办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同时,浙江深度挖掘技能领域特色亮点、典型人物、感人事迹,讲好“技能故事”,持续加大对技能型社会建设标志性成果的宣传力度,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把这些零件组装起来就能造出一辆完整的汽车,但还缺少两个配件,同学们能发现少了哪些东西吗?”在临海市青少年汽车制造职业体验中心,技能体验指导员小洪正通过趣味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汽车零配件知识。稍后,30余名学生在多位指导员的带领下,驾驶VR仿真赛车,设计共创动画汽车,在趣味体验中学习汽车工业发展史,了解台州高技能人才成长故事……
根据材料,概括浙江在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方面的经验。(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试题二】A县总工会拟以“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假如你是县总工会相关工作人员,请你结合以上材料,撰写一份倡议书。(30分)
要求:
(1)紧扣主题,目的明确;
(2)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3)语言得体,有说服力和号召力;
(4)字数600字左右。
【试题三】结合以上材料,围绕“浙江高水平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话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50分)
要求:(1)主旨明确,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语言流畅;
(3)不拘泥于给定材料;
(4)字数1000—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