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三支一扶/湖北    来源:fenbi
材料1
(321394)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
材料2
(6038942)2022年春节期间,刘一航短暂回到广州和家人团聚,然而他心之所系依是西南边陲荔枝坝。4年前,刘一航辞掉武汉某铁路设计院工作,毅然远赴西南彝中县燕山镇荔枝坝担任大学生“村官”,成为“荔枝坝的守望者”,刘一航他不喜欢设计院安稳的生活,与时代同频共振更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刘一航参县里组织的涉农涉牧的专业培训,提高了基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我的梦想就是,通过知晓民情,倾听民声了解国情,在实践中磨炼才干,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本领带领当地群众共同富裕,让中国梦变为真真切切的现实。”刘一航满怀豪情地对记者说。
材料3
(3420533)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的重大战略工程。那么大学生到基层,除了条件艰苦、工作繁杂等这些现实问题,他们更为迫切的需求是什么?记者在地处中原A县调研发现,大学生在基层工作还有如下担忧:一是大学生从学校到社会,角色转换缺少出现不适应现象,尤其是面对“熟人社会”大学生村官很难融入到乡村中;二是很多时候,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并不对口,尤其是到农村工作的村官会出现涉农涉医涉鱼等政策、知识短板,不利于迅速开展工作和取得成绩,往往会影响自信心,缺少获得感;三是大学生远赴他乡工作,生活环境陌生,存在语言沟通不畅、生活习惯不同、风俗习惯不一等问题,很难产生“他乡即故乡”的归属感;四是他们最为关切的是,扎根基层后,是否有较好的个人发展空间。
材料4
(6539909)在采访中也得知,A县党委和政府也在积极探索打破大学生服务基层的制约瓶颈,该县县委组织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说县里将大学生作为重点人选对象,纳入后备人才库,在选拔干部人才时,予以优先推荐,县里会专门发文,希望县里用人单位和有关部门能够积极创造条件,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生活便利,以前我们挑选愿意来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时,更多考虑那些家在本县的,现在呢,我们不再设限、不管户籍哪里的,统一给予政策扶持。
材料5
(321441)王彤2021年7月经过层层选拔,如愿以偿的成为一名“三支一扶”志愿者。分配到某乡镇财政所工作,具体负责落实!兑现各级惠农补贴资金,监管农民减负政策实施。乡镇公有资产和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与管理等。“我学的国际金融贸易专业,开始时候还真是有些不对路;再说,事情杂了后,我常常感觉到手忙脚乱,总有干不完的感觉;并且,来办理的农民好多人并不按点来,朝九晚五根本实现不了。”经过三个月的历练,王彤对工作已经驾轻就熟了,“我很感谢我们的领导,他们给我安排了“专业导师”,由业务熟练的老同志一对一帮扶,使我能够迅速成长。”财政所长说:“王彤这个同志,能够吃苦耐劳,有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头,做得到讲奉献,任劳任怨,他为人低调,能够放下大学生身段的同事请教,同事们也愿意教他,成长也就迅速,他很有团队意识,能够与其他工作人员通力协作,相互支持,这点很难得。”
根据给定材料2-4,归纳地方政府在助力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采取哪些有效措施?(15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目式作答,字数300字。
【试题二】给定材料、结合实际,从“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40分)
要求:主题突出,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