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23年7月1日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教师招聘《教育类专业知识》考试题(考生回忆版)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河南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5小题,每题1.3分,共84.5分。
1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体现了记忆需要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B、“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告诉我们要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C、“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参观法
D、“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启示我们教学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循序渐进
2

关于“癸卯学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又称《钦定学堂章程》
B、是由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全系统学制
C、将学制系列划分为四段六级,一共21年
D、没有规定各级分类学堂的入学条件和相互衔接关系
3

概念教学是引导学生边说边思考,使抽象概念逐步成为学生的内部言语的过程。为防止学生出现概括不全面的情况,教师应向学生呈现(  )。

A、规则
B、变式
C、正例
D、反例
4

根据班杜拉等人的研究,下列哪项不属于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

A、学习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B、替代性经验
C、言语劝说
D、行为结果的期待
5

《学记》中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A、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B、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C、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D、禁于未发之谓豫
6

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家中,(  )的教育思想主张重视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以及教师在培养雄辩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教育任务和丰富的教学论思想。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  )。

A、九年制义务教育
B、十年制义务教育
C、十一年制义务教育
D、十二年制义务教育
8

下列关于错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错觉是感觉的一种特殊形态
B、似动知觉是一种错觉,错觉都是不好的
C、错觉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即在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时所产生的对客观事物主观上的歪曲,条件具备,必然产生
D、很多练功房装了一面特别大的镜子,显得屋子很大,这是一种幻觉
9

“掩耳盗铃”“眼不见,心不烦”体现了自我防御机制中的(  )。

A、否认
B、退行
C、补偿
D、合理化
10

有的人在逆境中奋起,有的人在逆境中消沉。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

A、环境对人的积极作用
B、环境对人的消极作用
C、逆境有助于人的发展
D、人对环境影响有能动性
11

进入初中后,小海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常无故兴奋不已,时而又哀伤忧愁。这反映了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A、弥散性
B、感染性
C、波动性
D、封闭性
12

一种学习能促进对另一种学习产生“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这体现的是(  )。

A、负迁移
B、正迁移
C、特殊性迁移
D、一般性迁移
13

能够给学生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但是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这是指(  )。

A、广域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14

“知人所不知,见人所未见”体现了创造性的(  )特征。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集中性
15

婴儿很早就具有深度知觉,而且深度知觉的能力随年龄的递增而不断发展。(  )表明婴儿存在着深度恐惧。

A、视崖实验
B、小鸭子认母实验
C、蜡烛实验
D、双生子爬梯实验
16

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组合律
B、强度律
C、活动律
D、差异律
17

天空中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中出现晚霞就会放晴。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这主要体现了思维的(  )。

A、间接性
B、抽象性
C、稳定性
D、概括性
18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访谈法
D、调查法
19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教育家是(  )。 

A、杰克逊
B、夸美纽斯
C、埃拉斯莫斯
D、德鲁克
20

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  )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A、填鸭式
B、题海式
C、启发式
D、灌输式
21

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
22

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是(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生理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23

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千手佛、九头鸟、大人国、小人国等形象,这属于(  )。

A、黏合
B、夸张与强调
C、拟人化
D、典型化
2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教育工作,(  )是根本保证。

A、加强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
25

研究表明,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型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  )。

A、活动
B、细节
C、问题
D、事件
26

我国的小学产生于(  )时期。

A、春秋
B、宋朝
C、战国
D、殷周
27

积极的情绪可以协调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则对活动起瓦解与破坏作用。这表明情绪的(  )功能。

A、组织
B、适应
C、动机
D、信号
28

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挫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对他们的成就动机(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9

下面不属于现代教学理论三大流派的是(  )。

A、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
B、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C、赞可夫的发展式教学理论
D、瓦根舍因的范例式教学理论
30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  )或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A、乡镇人民政府
B、市人民政府
C、省人民政府
D、教育部
31

下列属于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教育特征的是(  )。

A、萌芽状态的学校
B、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C、官学衰微,私学兴起
D、划分了不同的教育阶段
32

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做法属于(  )。

A、形成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33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初等教育指(  )。

A、学前教育
B、小学教育
C、初中教育
D、小学及初中教育
34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称为(  )。

A、普及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义务教育
35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教师带领学生去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是(  )。

A、经验
B、活动
C、表达
D、理解
36

张老师认为课程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学生的经历、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这体现了课程的本质是(  )。

A、经验
B、活动
C、表达
D、理解
37

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是(  )。

A、教科书
B、参考书
C、课程标准
D、考试大纲
38

张老师在李鹏的评语册中写道:“虽然还存在诸多不足,但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该评语最能体现出张老师的学生观是(  )。

A、学生是发展的人
B、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C、学生是独特的人
D、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39

格塞尔关于双生子在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的研究说明了(  )因素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A、学校教育
B、生活环境
C、家庭教育
D、成熟
40

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峰期分别是新生儿期和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体差异性
41

《大学》一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育宗旨,这属于(  )。

A、普遍性目标取向
B、行为性目标取向
C、生成性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
42

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

A、教育目的
B、课程
C、教育评价
D、教学
43

教师因故主动向教育部门要求解除聘用合同,属于(  )。

A、辞聘
B、解聘
C、弃聘
D、待聘
44

在设计教育、教学活动中,王老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并根据不同学生发展水平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根据福勒和布朗的理论,王老师处在教师发展的(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45

古代雅典教育的典型特征是(  )。

A、崇武教育
B、崇文教育
C、崇哲教育
D、崇乐教育
46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47

编写“中学生作息时间规划”的问卷来收集相关数据,这属于(  )。

A、实验研究
B、调查研究
C、行动研究
D、个案研究
48

某校初一学生李某对学校给予其严重警告的处理不服,根据相关法律,他可以采用的法律救济途径是(  )。

A、行政调解
B、民事诉讼
C、学生申诉
D、行政复议
49

在学校的草坪上水池边,常常会竖着一些个性化的小牌子——“别踩我,我会疼”“撒一点爱心,开一池娇艳”等。这属于(  )在学校的具体表现。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50

主张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的实际效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外观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51

张老师组织的摸底考试和单元测验,分别属于教学评价中的(  )。

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52

教育能够借助公开课程(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和隐性课程形式,为学生提供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和规则。这体现了教育的哪种功能(  )。

A、社会功能
B、隐性功能
C、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D、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
53

中小学开展的研学旅行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选修课程
D、分科课程
54

“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开口说话”,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55

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觉察和把握对象的数量,这体现了(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56

某电视剧上有这样一个片段,男主角在拉小提琴时,女主角在旁边戴着耳机听音乐,男主角告诉女主角不要用耳机听歌,因为这样会吵到他的眼睛。“吵到我的眼睛”这看似荒谬的台词,其中包括的心理现象是(  )。

A、联觉现象
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
D、感觉后像
57

(  )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A、义务教育
B、教育评价
C、教育制度
D、教育目的
58

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方式是(  )。

A、直觉思维
B、逻辑思维
C、形象思维
D、创造思维
59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通过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计划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60

小明解答出一道困惑自己许久的难题时,无比兴奋、激动的情感体验称为(  )。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责任感
61

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  )。

A、激发学习动机
B、合理设置课堂环境
C、创设问题情境
D、作业难度
62

沙漠中的鸵鸟,敌人追赶逼迫在眼前,无法面对,把头埋于沙堆中,当做没这回事一样。这属于防御机制中的(  )。

A、补偿
B、幽默
C、转移
D、否认
63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习的记忆能力强,理解能力弱
B、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需要培养
C、需要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D、教育活动受制于人的成长环境
64

下列行为中,属于正强化的是(  )。

A、王老师对于乐于助人的学生给予奖励
B、李老师对旷课的学生给予严厉批评
C、小林上课同周围同学讲话却无人理睬
D、小芳看到教室内有人打架立即去报告老师
65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体现了个人人格的(  )特点。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55分,共15.5分。
66

周老师为班上一名淘气的学生写了一首打油诗:“小赵同学有头脑,就是不爱用正道;上课爱做小动作,插话接舌瞎胡闹;学习态度不太好,学习成绩不太妙;你若聪明应知道,有才不用是草包,劝你来期赶紧改,否则成绩更糟糕。”小赵阅后哈哈大笑,也回老师一打油诗:“老师写得好,老师写得妙;小赵一定改,决不当草包;不做小动作,头脑用正道;若是做不好,随你老师敲!”

周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

A、因材施教
B、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D、讨好学生
67

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有(  )。

A、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B、培养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C、培养发展学生直觉思维的能力
D、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学生
68

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A、划线
B、记笔记
C、列图表
D、画关系图
69

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初步建成学习型社会;十八大报告又对此做了进一步确认,并提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提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有(  )。

A、中小学教师应牢牢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
B、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C、中小学教师应该只专注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以应付教学生涯
D、学生只要在学习时间好好学习,终身教育可等到退休之后再考虑
70

按教育程度划分,我国学校教育可分为(  )。

A、高等教育
B、幼儿教育
C、初等教育
D、中等教育
71

下列关于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显性课程是有计划,有组织的
B、隐性课程的随机性强
C、学生通过显性课程获得的是系统的学术性知识
D、学生从隐性课程中获得的是态度、价值观等知识
72

学习者中心课程论强调,教育首先要考虑的是学习者作为人的基本需要,下列属于该流派代表性理论的有(  )。

A、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论
B、斯宾塞的实用主义课程论
C、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
D、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课程论
73

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除前言和附录以外,还包括(  )。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内容标准
D、实施建议
74

概括起来,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

A、遗传
B、环境
C、个体活动
D、国家
75

读书指导法是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使用此方法的时候,教师要(  )。

A、明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读书
B、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C、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
D、教会学生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