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22年江苏省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备案制教师招聘《历史学科》考试题(精选)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江苏    来源:fenbi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1

如图是革命艺术家彦涵创作的新门神年画,生动反映了八路军和民兵的英雄气概,受到抗日根据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该作品重在(  )。

A、宣传民众拥护国共合作抗日
B、倡导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C、激励军民效法古人保家卫国
D、动员根据地民兵参加八路军抗战
2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据此判断以下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3

清朝雍正帝之死因,历来众说纷纭。当代学者杨乃济通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等第一手史料,撰写了《雍正帝死于丹药中毒旁证》一文。康熙第八世孙金恒源认为,杨乃济先生的论述是客观、可信的。据此可知(  )。

A、历史研究新手段日益丰富
B、历史诠释应杜绝主观认识
C、历史史料需要正本清源
D、原始档案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4

如表是美国1925-1937年零售市场出售的食物指数表(每人每年消费量)。1934-1937年消费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失业人数的剧增
B、提供居民农副产品补贴
C、农产品价格提高
D、市场零售食物供应过剩
5

1927年11月1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领导下,宜兴县各路农民队伍举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
B、开始武装反抗反动统治
C、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
D、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第6题12分、第7题14分、第8题14分,共40分
(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前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阵容极为庞大,“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航迹遍及亚、非30余国。明英宗后,官方再无远洋活动。明后期的海军以沙船、哨船等小型船只为主。明末,荷兰东印度公司企图以武力迫使明朝政府放弃海禁政策和承诺自由贸易,派遣战船入侵中国沿海。1633年,明军约150艘战船在福建金门岛料罗湾口,与荷兰及附属舰队约60艘战舰激战,获得胜利。

——据《中国军事通史》等

材料二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确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海军的方针。到1888年,清廷共买进大小舰船数十艘,另有少量自建舰船。1888年12月,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此后海军建设趋缓。清政府仍未能跳出以守为战的传统海防思维,重点防守大陆沿岸。甲午战争后,清朝海军在舰船数量、装备质量和军队素质等方面,被日本全面超越。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要“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这支海军能“保卫沿海沿江”。1979年,邓小平提出要建立“顶用”“精”“真正现代化”的海军。21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派出多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一批新型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等陆续入列,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空潜、岸基海基相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

——摘编自彭克慧《新中国海洋战略发展史》等

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明朝的海上实力。(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海军实力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海军实力的主要因素。(4分)

(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各个积极备战的民族国家之间,存在一种均势,在这种环境下,国家开始具有了三种维度:科学国家,目的在于利用科学、技术和发明为国家服务;战争国家,随时准备保卫该国的政治、经济和帝国的利益;社会国家,它专注于解决危险的阶级问题和确保国内稳定。国家的这三个面向并列发展:它们是同一种抱负的不同侧面,同一项事业的不同分支,从柏林到巴黎,从巴黎到伦敦,再从莫斯科到纽约,它们无处不在。

——据萨维帕里·戈帕尔等主编《人类文明史,第7卷:20世纪》

7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1914年至20世纪70年代国家发展面向的定义和阐释。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世界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面向,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不少于两个面向,且不得与材料中的三个面向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三)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现代化的军事工业”“装备的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等说法。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必须“努力于建设新军知发展新的军事工业”,并强调“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等

材料二  1954年9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摘编自《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材料三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周恩来选集》

材料四  1979年9月,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8

(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现代化”内容变化的原因。(6分)

(2)指出材料四中“现代化”目标的新内涵,并简述其意义。(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