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22年1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教师招聘《语文学科》考试题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江苏    来源:fenbi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面语段中画线字字音和空缺处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真正的知识分子应当能直面现实,针____时弊,而不会在熙攘的尘世中为名利所持,弃原则,___灭良心,蜕变成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A、贬 (xiá) (bǐn) 抿
B、砭 (xié) (bìn) 泯
C、贬 (xié) (bìn) 泯
D、砭 (xiá) (bǐn) 抿
2

下列语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准备,小赵在模拟考试中不孚众望,再一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B、尽管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小钱却不以为然,天天早出晚归,决心要为祖国做出贡献。
C、平日里与同事的关系相处融洽,也常热心助人,老孙退休后,来看望他的人不绝如缕
D、老李喜欢吹牛,经常胡乱剪辑一些耸人听闻的假新闻视频,发在自媒体上吸引流量。
3

下列作家、作品和作品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尚任——《桃花扇》——侯方域
B、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聂赫留朵夫
C、莫言——《许三观卖血记》——大乐、二乐、三乐
D、莎士比亚——《叶甫盖尼·奥涅金》——奥菲利亚
4

对下列语文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功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天时,二是地利,三是人和。”句中冒号的作用是总领下文。
B、“小学”这个词古今意义相同,都是指6-12岁儿童所经历的学习阶段。
C、“郊原草树正凋零,历历高楼见杳冥。”首联呼应诗题《岁暮登黄鹤楼》,营造出旷远幽寂的氛围。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相同的修辞手法。
5

下列宣传标语与括号中的校园场景对应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教室)
B、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食堂)
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图书馆)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会议室)
6

下列各句中,无语病的一项是(  )。

A、某些品牌经销商为了在“年度单王”评选中赢得好名次,不惜通过“造假单”制造销售火爆的假象,这显然违背了活动组织方原来的初衷。
B、文化古镇不仅是中国的建筑遗产,有些还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
C、高三年级管委会自从请张教授做了学习方法和效率的讲座之后,同学们的学习方法得到改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D、河南卫视《舞干年》系列节目反响巨大,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设计精美的民族舞蹈引发了观众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7

填入下面文段中的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杨绛先生说,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书里不光有风花雪月,也有____;有小桥流水,也有____;有轻歌曼舞,也有____;有杨柳依依,也有____;有春风旖旎,也有秋雨缠绵。总之你想要的一切都藏在书中,刻在岁月的眉眼上。有人说,真正的好文字如春风拂面,雨中红莲,也是雪落梅花,暗香盈盈。

①大漠孤烟  

②气冲霄汉 

③沧海桑田  

④去棹归帆

A、④①②③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8

下列诗句未使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一项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

下列诗句没有表达“羁旅漂泊”情思的一项是(  )。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0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就要在独创独有上施展作为,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敢于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上升,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尚受制于人。从“两弹一星”成功研制到国产航母跃然于世,无不充分说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正是当代科技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A、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进行突破,实现核心技术的独创和独有,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
B、习总书记的讲话从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高度指出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两弹一星”和国产航母的成功研制说明我国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改变。
D、一个国家的创新精神的秉承、实践和弘扬,依赖于科技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和担当意识。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一)

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也。家世农夫,至泽好学,居贫无资,常为人佣书,以供纸笔,所写既毕,诵读亦遍。追师论讲,究览群籍,兼通历数,由是显名。察孝廉,除钱唐长,迁郴令。

孙权为骠骑将军,辟补西曹掾;及称尊号,以泽为尚书。嘉禾中,为中书令,加待中。赤乌五年,拜太子太傅,领中书如故。泽以经传文多,难得尽用,乃斟酌诸家,刊约《礼》文及诸注说以授二宫,为制行出入及见宾仪,又著《乾象历注》以正时日。每朝廷大议,经典所疑,辄谘访之。以儒学勤劳,封都乡侯。性谦恭笃慎,宫府小吏,呼召对问,皆为抗礼。

人有非短,口未尝及,容貌似不足者,然所闻少穷。权常问:“书传篇赋,何者为美?”泽欲讽喻以明治乱,因对贾谊《过秦论》最善,权览读焉。初,以吕壹奸罪发闻,有司穷治,奏以大辟,或以为宜加焚裂,用彰元恶。权以访泽,泽曰:“盛明之世,不宜复有此刑。”权从之。又诸官司有所患疾,欲增重科防,以检御臣下,泽每曰:“宜依礼、律”,其和而有正,皆此类也。

六年冬卒,权痛惜感悼,食不进者数日。

11

下列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刊约《礼》文及诸注说以授二宫   刊约:颁布约定
B、又《乾象历注》以正时日    著:撰写
C、人有非短,口未尝及      非短:议论过世或指出短处
D、权痛惜        感悼:感伤哀悼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数:古人通过观测天象以推算年时节候的方法,即历法。
B、孝廉:汉代开始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为孝子,廉为廉吏。
C、尊号:古代除了名之外,还有字和号,文中指对别人字号的尊称。
D、乾象:即天象。古人认为天象的变化与人事的变动有关联。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阚泽年轻时喜欢读书,但没有钱读书,就通过替人家抄书的方式来赚取纸笔的费用。
B、阚泽一生历宦多职,先后任钱塘长、郴州令、骠骑将军、西曹掾yuàn、尚书以及中书令、太子太傅等官职。
C、阚泽为人谦虚、恭敬、忠厚、谨慎,即使与宫中府中小吏对话,也总是以平等的礼节相待。
D、阚泽博览群书,学问深厚,朝堂上出现了大的纷争就会咨询他的意见,孙权也常听从他的建议。
14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泽欲讽喻以明治乱,因对贾谊《过秦论》最善,权览读焉。

(2)有司穷治,奏以大辟,或以为宜加焚裂,用彰元恶。

15

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阐泽“和而有正”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二)

鹊起

津子围

天气好的时候,老庞总是出现在街心公园,坐在斜角那条磨出本色的木椅上。从青草发芽到花瓣缤纷,从树叶遍地到雪地暖阳,时间长了,不仅很多人认识老庞,连梧桐树枝上的喜鹊,见到老庞都不停地欢叫。

椅子另一端坐的是苏颖奶奶,她和老庞谁都不瞅谁,眼睛望着前方,仿佛前方有无尽的景色和岁月。他们眼前是一片老街区,是整个城市最早生长的地方,难得地保留了下来。从空中俯瞰,那里成了四面围着高楼的“天井”。老建筑的年龄很大,外墙已经上了包浆,却有着温暖祥和的气场。

“喂喜鹊了吗?”苏颖奶奶问了一句。

老庞好一会儿才说话:“早晨喝的牛奶有点儿凉,烧心!”

“小不点儿去幼儿园了吗?”

“这个月的退休金昨天到账的!”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前言不搭后语。

“生二女儿时你不在身边……”苏颖奶奶说。

“昨天下雨了吗?前天,前天好不好?”

“我说二女儿,你扯什么雨。”

“你老糊涂了?老二不是儿子嘛!”

“你才老糊涂了呢……那时候你一出海就三四个月……”

“我从没出过海……那是支援三线建设……”

“海上三线?”

“说你糊涂了还不服气,海上哪有三线?是西北,大西北!”

“编,老了老了,怎么还会编了呢?”

“我虽然不算铁骨铮铮,但也是一条硬汉,好几次要见到死神了,咬咬牙,还是回来了。”

“你是条硬汉,家里可苦了我了,一家老小,省吃俭用,那些日子都不知道是怎么挨过来的。”

“你是不容易,付出太多了,你劳苦功高,是这个家的大功臣总行了吧?”

“我可不图你表扬……要说苦累,你也苦累,我记恨你的是,你从不把我放在心上……一两个月也不写个信,好不容易盼到一封信吧,写得跟电报似的,就说生老二的时候吧……”苏颖奶奶开始唠叨了,一旦进入唠叨节奏就不容易停歇,还不免掺杂着抱怨。说到一半儿,一只喜鹊落在苏颖奶奶脚下,她连忙去照顾喜鹊,喜鹊飞走了,苏颖奶奶问:“我刚才说到哪儿了?”

老庞瞅了瞅她,沉着脸说:“说完了!”

夕阳暖融融地照在“口袋公园”的树上、草坪上,椅子和两位老人留下拉长的影子。苏颖奶奶过来搀扶老庞,她贴着老庞的耳边说:“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怎么偏偏嫁了你,受了一辈子罪!”老庞侧过脸偷笑着,如孩子般顽皮地伸了一下舌头。

一连几天,老庞没见到苏颖奶奶,他似乎找不到谁去问问,身边显得空空荡荡。“老东西,跑哪儿去了呢?”

不知什么时候,苏颖出现了,她有些迟疑地走到老庞身边。苏颖问老庞:“您是庞大爷吧?”

老庞愣愣地看着苏颖,他一时又记不起自己是谁了。

“我是苏颖,我奶奶让我来找您的。”

“你奶奶?”

苏颖似乎明白了,她蹲在老庞跟前,问:“大爷,您是不是总坐拐角这条椅子?”

老庞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经常跟您坐在这条椅子上的老太太,是我奶奶。”

老庞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我奶奶周五进医院了,昨天晚上才醒过来,她让我给您捎个信儿。”

“你奶奶住院了?要紧吗?”

“现在没事儿了,已经过了危险期……”

“你刚才说你奶奶……也坐在这条椅子上?”

“是啊。”

“经常坐在这条椅子上?”

“是。”

“你确定?”

“以前,我从远处看见过您,见您和奶奶聊天,只是没这么近距离……”

“走!”老庞用力站起来:“……哪家医院?”

“我奶奶没想让您去探视,她只是让我给您传个话儿。”

“走,你带我去!”老庞拉住苏颖的胳膊。

苏颖不好违拗,只好拉着老庞的手。这时,他们身后传来清脆的铃声,驻足间,自行车锻炼者从他们身边快速闪过。铃声使得老庞的意识,水洗过一般清晰起来——老婆自行车把上挂着尼龙绸菜袋子,站在街口对他微笑,那是她最后一个微笑,是的,他老婆在20年前就离世了。

老庞步履蹒跚,跟着苏颖向外马路走去。两只喜鹊倏地从草地上鹊起,跟随在老庞和苏颖身后。仿佛起舞。

16

请分析文中老庞与苏颖奶奶对话的艺术效果。

17

小说以“鹊起”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概括。

18

请结合小说情节分析老庞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四、教学设计。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三)

根据所给文章,以六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按要求完成相关教学设计。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地方。

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

我不知道。

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一百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

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梦中常常出现的是江南的荷池莲塘,春天嫩绿的桑树地里透紫酸甜的桑葚儿,秋天金黄璀璨的柚子,冬天过年时挂满厅堂的酱肉粽子、鱼干,还有一锅喷香喷香的煮芋艿……

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渺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又听说洛舍其名是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来自洛阳,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萦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屑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我究竟来自何方?

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林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那些神秘的森林居民给予我无比的亲切感,曾使我觉得自己也是否应该从此留在这里。

小小的脚印沉浮于无边的雪野之上,恰如我们漂泊动动荡的青春年华。

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二十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19

作者到底有没有故乡,这会是困扰学生的问题。请设计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

20

请设计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以校园景物的四季变化为写作对象,仿写文章的第7自然段。

21

请为本课教学设计板书。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以“落子”与“无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