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20年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一批教师招聘考试题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山东    来源:fenbi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一)

(一)阅读以下文章,回答1~3题。

不可无“我”

钱谷融

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决不可无“我”。

⑤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⑥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

⑦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先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身上的思想感情,他就不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总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既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的。

(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B、对作家来说,作品以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也是在艺术世界中表现“我”
C、在艺术创作中,要在“非我”中表现“我”,就是要体现出作者的爱憎感情与思想态度
D、在艺术欣赏中,对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是非爱憎表示绝对的顺从,就是在建立“我”
E、在艺术欣赏中,表示出你的独立思考和爱憎感情,就是从“非我”世界中找回了“我”
2

下列对原文的论证思路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首先都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那是艺术的门外汉
B、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才能进行创作,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C、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因此对于欣赏者而言,只要表现出个人的独立态度和鲜明个性,就一定能发现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D、艺术活动中不可无“我”,因此读书就是“我阅读、我体会、我理解”;吸收什么、摒弃什么,都有一个“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符合“非我”之中表现“我”的内涵的一项是(  )。

A、为演好孙悟空,演员需要事先观察并模仿猴子的动作与神态,这是在创作前体验“非我”
B、清代一女子迷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最终抑郁成疾而死,这是她在欣赏活动中迷失了“我”
C、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欣赏者在“非我”中迷失了“我”
D、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叙写琵琶女的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创作者在“非我”中表现了“我”
(二)

(二)阅读以下文章,回答4~6题。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

余君才

①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又走回了自己的屋子,然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的事物。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②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雪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了山野上的那一块麦地。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母亲拿起锄头,走向了那块月光下的麦地,她对山野里那些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她要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掉。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草埋在下面,土地的营养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肌瘦。

③那时候雪还没有来,雪还在风雨之后。母亲在那块月光下的麦地里除草,母亲头上包着一块暗红色的头巾,身上穿着那件厚厚的棉袄,棉袄有些破旧了,里面的棉花露了出来,乍一看像是飘落在棉袄上尚未融化的雪花。但雪还没有落下来,天空越来越明亮了,母亲心里越来越急,她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在月光之下,努力地除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④母亲回到家的时候,雪已经越下越大。那时候,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龟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将锄头靠在屋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进屋子里,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⑤窗外的雪越下越紧,每一片雪花都在天空中飞舞。仿佛一个盛大的节日,雪花纷纷扬扬,在大地上尽情狂欢。那一年的雪可真大啊,它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大雪。雪落在大地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一会儿工夫大地就变成雪白的一片。那一年的庄稼也大丰收,母亲说:“瑞雪兆丰年,多亏那场雪啊!”但我总是觉得所有的收获都是母亲劳动得来的,我永远忘不了那场雪,忘不了透过房间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劳作回家的画面。

⑥后来,长大了些,在书里读过很多下雪的场景。“风雪山神庙”里那一场越下越紧的大雪令人惊心动魄,林冲的人生又将何去何从。读到《红楼梦》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让人想到漫天大雪、万物归一的世界,难免有些悲伤。读过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中归来的人会是谁呢?我们一遍遍读,又一次次地猜测。那个风雪中归来的人一定经历了风雪的洗礼,但这个画面让我想得更多的是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母亲。

⑦在我走南闯北的岁月里,我见过无数次落雪。我见过在空中旋转升腾、尽情狂舞的朔方的雪,也见过妩媚婉约、涂着胭脂的江南的雪。我见过一个在风雪中推着三轮车急着赶路的收废纸的老人,雪落在他的破旧的衣服上,他继续赶路前行。我还见过一个在大雪纷纷的夜里,推着手推车等在火车站帮人拖行李赚钱为老伴看病的老人。我甚至看见过一个在大雪纷飞的夜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瑟缩发抖的战栗……

⑧他们和我的母亲一样,都太普通了。他们在每一片雪花之下,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经历自己的人生。一切都是那么稀松平常,他们好像从来都没有被人们发现过。

⑨但,每一片雪花都认真飘落。它滋润万物,落在山间、湖泊、田野、城市的街道……仿佛每一片雪落下时,都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在每一片雪花下面,人们都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的轻衣简从,有的辎重前行,有的乞讨人生,有的辛苦劳作,有的在百叶窗下享受一杯热咖啡的温暖,有的在大雪弥漫的街道上认真地讨着自己的生活……

⑩每一朵飘落的雪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每一朵雪花下面都有着人们不同的生活,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歌颂,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都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一如那个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我的母亲。

(选自《散文》2018年第2期,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文围绕着雪花写了雪夜里的母亲、书里下雪的场景、北方和南方的雪中的人们,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B、首段两次写到咳嗽,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和“我”对母亲的身体不好还要冒着雪劳作不辍的担忧
C、第⑤段写那一年的雪是记忆中最大的雪,很大程度上是作者的心理原因,因为在那一年“我”想到了雪夜里劳作的母亲
D、第⑥段写《水浒传》《红楼梦》里读到的和刘长卿诗中的下雪情景,都是为下文写像母亲那样在风雪中讨生活的人做铺垫
5

文章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永远忘不了那场雪”?请简要分析。

6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第12小题共12分)
(三)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7~9题。

李礼成,字孝谐,陇西狄道人也。凉王暠之六世孙。祖延实,魏司徒。父彧,侍中。礼成年七岁,与姑之子兰陵太守荥阳郑颢随魏武帝入关。颢母每谓所亲曰:“此儿平生未尝回顾,当为重器耳。”及长,沉深有行,不妄通宾客。魏大统中,释著作郎,迁太子洗马、员外散骑常侍。周受禅,拜平东将军、散骑常侍。于时贵公子皆竞习弓马,被服多为军容。礼成虽善骑射,而从容儒服,不失素望。后以军功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赐爵修阳县侯,拜迁州刺史。时朝廷有所征发,礼成以蛮夷不可扰,扰必为乱,上表固谏。周武帝从之。伐齐之役从帝围晋阳礼成以兵击南门齐将席毗罗率精甲数千拒帝礼成力战击退之。加开府,进封冠军县公,拜北徐州刺史。未几,征为民部中大夫。

礼成妻窦氏早没,知高祖有非常之表,遂聘高祖妹为继室,情契甚欢。及高祖为丞相,进位上大将军,迁司武上大夫,委以心。及受禅,拜陕州刺史,进封绛郡公,赏赐优洽。寻征为左卫将军,迁右武卫大将军。岁馀,出拜襄州总管,称有惠政。后数载,复为左卫大将军。时突厥屡为寇患,缘边要害,多委重臣,由是拜宁州刺史。岁馀,以疾征还京师,终于家。其子世师,官至度支侍郎。

7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伐齐之役 / 从帝围晋阳 / 礼成以兵击南门 / 齐将席毗罗率精甲数千拒帝 / 礼成力战 /击退之
B、伐齐之役从 / 帝围晋阳 / 礼成以兵击南门 / 齐将席毗罗率精甲 / 数千拒帝 / 礼成力战 / 击退之
C、伐齐之役 / 从帝围晋阳 / 礼成以兵击南门齐将席毗罗 / 率精甲数千拒帝 / 礼成力战 /击退之
D、伐齐之役 / 从帝围晋阳礼成以兵击 / 南门齐将席毗罗 / 率精甲数千拒帝 / 礼成力战 /击退之
8

下列对画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沉深有行      检:通“俭”,节俭 
B、释著作郎      褐:粗布或者粗布衣服
C、礼成以蛮夷不可扰     度:估计 
D、 委以心     膂:脊梁骨
9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礼成虽善骑射,而从容儒服,不失素望。后以军功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赐爵修阳县侯,拜迁州刺史。 

(2)礼成妻窦氏早没,知高祖有非常之表,遂聘高祖妹为继室,情契甚欢。

(四)

(二)阅读诗歌,回答 10 ~ 11 题。 

晚次鄂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云开”一词可见诗人心情的喜悦,“犹是”则透露出诗人感情的骤落,用笔富于变化
B、颔联“浪静”“潮生”一静一动,以动衬静,在对比中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平和宁静
C、颈联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二者妙合无垠
D、此诗写了诗人“晚次鄂州”的心情、景况、联想及感慨,自然而含蓄,平易而真挚
11

有人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愁”字,也有人认为是“归心”一词,你同意哪种看法?

12

名篇名句默写。 

(1)寄蜉蝣于天地,

(2),以手抚膺坐长叹。

(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4),哀民生之多艰。

(5)沧海月明珠有泪,

(6)《念奴娇 · 赤壁怀古》中苏轼以酒祭月,感慨人生,其中反映他内心苦闷,却心胸阔达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五)

中国人的吃饭,除了表示合作的精神之外,还合于经济的原则。西洋每人一盘菜,吃剩下来就是________;咱们中国人,十人一盘菜,你不爱吃的却正是我所喜欢的,互相调剂,________。因此,中国人的酒席,往往没有剩菜;即使有剩,它的总量也不像西餐剩菜那样多,假使中西酒席的菜本来相等的话。

有了这两个优点,中国人应该________,觉得圣人制礼作乐,关于吃这一层总算是想得________的了。然而咱们的先哲犹嫌未足,以为食而不让,则近于禽兽,于是提倡食中有让。起初是消极的让,就是让人先夹菜,让人多吃好东西;后来又加上积极的让,就是把好东西夹到别人的碟子里、饭碗里,甚至于嘴里。其实积极的让也是由消极的让生出来的:遇着一样好东西,我不吃或少吃(  );同时,我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知道你一定也不肯多吃,为的是要让我。在这僵局相持之下,为了使我的让德战胜你的让德起见,我就非和你争不可!于是劝菜这件事也就成为“乡饮酒礼”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了。

1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暴殄天物 踌躇满志 各得其所 尽善尽美
B、暴殄天物 踌躇满志 尽善尽美 各得其所
C、暴殄天物 各得其所 踌躇满志 尽善尽美
D、暴殄天物 尽善尽美 踌躇满志 各得其所
14

下列填在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后来又加上积极的让,就是把好东西夹到别人的碟子里、饭碗里,甚至于嘴里。其实积极的让也是由消极的让生出来的:遇着一样好东西,我不吃或少吃( );同时, 我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知道你一定也不肯吃,为的是要让我。

A、缺
B、缺
C、缺
D、缺
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该如何修改? 

在这僵局相持之下,为了使我的让德战胜你的让德起见,我就非和你争不可!

四、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六)

教育家启功师从陈垣先生,恩师对他几十年的精心教育,使他非常感动,念念不忘。他的学生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他对恩师陈垣的怀念和感激,在《上大学》一文中,他曾写道:“恩师陈垣这个‘恩’字,不是普通恩惠之‘恩’,而是再造我的思想、知识的恩谊之‘恩’!”在自己的执教生涯中,启功又将此传给了学生、后辈。

16

请联系教育实际,结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思路清晰;②语言流畅,结构完整;③字数在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