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师公开招聘/江西    来源:fenbi
一般认为,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
《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是指西周时实行( )。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是( )。
欧洲人最早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 )。
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反映的是( )。
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主持修建这一水利工程的是( )。
唐太宗从隋朝的兴亡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懂得“为君之道”,明白了怎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他遵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原则,采取的措施是( )。
下列货币中,北宋时期开始使用的是( )。
在某一朝代的疆域中,虔州地区属于江西省,这一朝代是( )。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在中国能看到的书籍是( )。
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武力冲突的一面。能够反映这一时期友好交往一面的历史事件是( )。
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下列内容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漫画《焚书坑儒》
②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张骞与丝绸之路
④清朝文字狱
下表中所列内容与哪一次运动有关?( )
南昌是座英雄的城市,下列史实中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西藏是我国领土重要的组成部分,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重视对它的管辖。下列有关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①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开始于元朝
②雍正时期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③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④目前,我国在西藏地区实行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下图是某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八年级下册历史教科书封面,它编写的内容应该是( )。
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是( )。
下列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的是( )。
下列是某历史网站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的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 )。
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 )。
学会正确计算历史年代,对于学习历史是很有必要的。西汉于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9年灭亡,请问西汉持续了多少年?( )
《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年)3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 )。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遭受的耻辱。”材料“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遭受的耻辱”是指(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
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表达“本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表现中华民族自强自立之伟大能力与精神。李宗仁的抗战志向与决心在哪次战役中得到体现?( )
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稿:“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的决定性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长沙大捷”发生在( )。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当胜利到来之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绘一幅三五年之后可能达到的一个小康生活。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在历史的分水岭上(1950—1951年),中国政府宣布开始长达6个月的全国募集资金的运动,以购买军需品。”以此可知,这次募集资金的运动是为了适应( )。
雄安新区建立之后,应当学习“一夜崛起之城”深圳。深圳迅速发展得益于(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抛出了“赶超英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回归后发生的变化是( )。
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授田农民必须向朝廷缴纳谷(租),服劳役或者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根据你的判断,颁发诏书的是( )。
从“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奴隶大量逃亡和起义”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全球化是在全球经济发展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即16世纪前后“地理大发现”时代。这里“地理大发现”是指( )。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找到了一个能有效控制“控制者”的办法,那就是实行( )。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和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世界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英国能“技冠群雄”的政治前提是( )。
1861年3月,林肯在就任总统时说:“任何一个州都不能只凭自己的动议就合法地脱离联邦,凡为此目的而作出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任何一个州或几个州反对合众国当局的暴力行动,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视为叛乱……根据宪法和法律,联邦是不容分裂的。”这反映了林肯政治主张的核心是( )。
贝多芬为拿破仑所写的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是( )。
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石油制品为动力来源,人们先后试制出了新式交通工具( )。
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样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是( )。
一百多年前,影响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与俄国十月革命相关的战争是( )。
“1933年3月,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例如,紧急救济署关注在挣扎的人们;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的中心措施是( )。
“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俄罗斯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双手亲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作者在抨击苏联的( )。
洪希同学在学习世界现代史时,发现有些国际组织至今还发挥着作用,有的国际组织已经成为历史名词。今天看来,已经成为历史名词的国际组织有( )。
①国际联盟
②轴心国集团
③华沙条约组织
④欧洲联盟
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主要特征包括( )。
①思想性
②基础性
③人文性
④综合性
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可以分为认知能力和核心能力,其中核心能力主要包括( )。
课程的人力资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 )。
八年级(1)班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请来了一位亲历抗战的老人,讲述中国抗战的艰苦岁月和广大军民浴血奋战的历史。这种做法主要体现了历史课程资源选择的( )。
进行历史教材分析的首要步骤是( )。
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是历史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学习评价应坚持的原则有( )。
①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②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相结合
③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④目标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
某历史老师在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单元的教学后,组织了一次测验。从评价的功能上看,这属于( )。
有人说:“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结果及性质、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史的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量。”“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结果及性质、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强调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 )。
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做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一观点基于以下哪种史观?( )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有关历史教学改革的观点正确的是( )。
①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为理解
②对史实的记忆转化为对历史的思考
③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的探究
④对教材的复述转化为对历史的探究
⑤对升学的追求转化为对素养的培养
近代以来,中美关系错综复杂。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1900年,美国和其他列强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发起了哪一场侵华战争?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什么条约,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2分)
(2)中美同属二战时期反法西斯同盟国,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前,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3分)
(4)2017年4月,国际舆论热议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你对中美关系前景有何认识?(3分)
亚洲地区是二战以后最富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对亚洲地区问题的探究活动。
材料一西亚诞生了巴比伦文明古国,也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聚居区。
材料二在亚洲,到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还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材料三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成为东方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二》
材料四美国华美协进社董事长、中国问题专家甘维珍在谈及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时说:“中国和平崛起的意义不仅在中国,还会促进整个东南亚地区及东亚地区乃至南亚地区的发展。”
(1)请写出古巴比伦的著名法典、伊斯兰教的创立者和古代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3分)
(2)印度开始沦为英国殖民地的标志是什么?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后,发动了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3分)
(3)日本“弃旧图新、迎头赶上”是通过哪一次改革实现的?这次改革后,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请举出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两次侵华事变。(2分)
(4)当今中国的和平崛起源于哪一决策?(2分)
有位历史老师在讲授“盛唐气象”一课时,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找出唐朝经济繁荣、民族交融、社会开放、文化灿烂的表现(约20分钟)。
(2)学生互动,完成知识建构(4名学生分别归纳四方面表现,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适当纠正补充,教师板书要点,约10分钟)。
(3)探究“盛唐气象”的特点和出现这种气象的原因(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约10分钟)。
(4)师生共同完成课堂练习(约5分钟)。
(1)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的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转变?(5分)
(2)案例中这位教师的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5分)
(3)为使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达到更好的效果,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5分)
结构就是一种框架、体系、路径、建构,是从微观到宏观进行求善求美的建构。初中学生思维的特点是微观思维有余,而宏观思维不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从宏观上建构历史结构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线索和逻辑去重新整合教材,建构新的体系,帮助学生提高对历史知识的宏观把控能力,并加深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的宏观认知和理解。请你按照主要知识线索及逻辑关系设计出该学习主题的历史知识结构。(9分)
材料18世纪中期,英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为了提高产量,人们想方设法地改进生产技术。在棉纺织部门,人们先是发明了一种叫“飞梭”的织布工具,大大改进了织布的速度,也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名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后来,其他如冶金、采矿等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下面是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中一项有关工业革命的叙述。请根据本段内容设计一份三维教学目标。(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