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地理》题

分类:教师资格/高中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行星是环绕着恒星运转的自身不发光的天体。以下关于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星的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
B、金星的“一天”与“一年”等长
C、火星是太阳系中温差最大的行星
D、土星是太阳系中卫星最多的行星
2

下图中e、f、g表示海水等温线,且其海水温度为e>f>g。箭头代表洋流及其流向。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中,表示澳大利亚寒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

A、缺
B、缺
C、缺
D、缺
4

A、缺
B、缺
C、缺
D、缺
5

A、缺
B、缺
C、缺
D、缺
6

A、缺
B、缺
C、缺
D、缺
7

A、缺
B、缺
C、缺
D、缺
8

A、缺
B、缺
C、缺
D、缺
9

锋面气旋是一种天气系统。下列国家中,锋面气旋活动比较频繁的是(  )。

A、肯尼亚
B、中国
C、埃及
D、印度尼西亚
10

A、缺
B、缺
C、缺
D、缺
11

A、缺
B、缺
C、缺
D、缺
12

A、缺
B、缺
C、缺
D、缺
13

A、缺
B、缺
C、缺
D、缺
(一)

下图为某年全球承接外商直接投资前10位的国家(地区)及其所占份额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

承接外商直接投资前10位的国家(地区)主要是(  )。

A、大西洋沿岸的发达国家
B、西半球的发达国家
C、东半球的发展中国家
D、太平洋沿岸的发展中国家
15

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光照充足

②降水丰富

③基础设施完善

④技术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

下图为成都至上海沿江高速铁路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

沿江高速铁路从西到东经过的地形区依次是(  )。

①江汉平原

②四川盆地

③长江三角洲

④巫山山脉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③④①②
17

以下关于沿江高速铁路建设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加重了杭州与合肥的住房压力
B、加快了南昌与武汉的城市化进
C、加剧了贵阳与重庆的环境污染
D、加强了成都与上海的经济联系
(三)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建设用地空间变化示意图,该市北部和东部低山丘陵广布。读图,完成18〜19题。

18

该市在第二阶段建设用地的主要扩展方向是(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19

影响该市第二阶段建设用地扩展的自然条件最有可能是(  )。

A、气候
B、河流
C、植被
D、地形
(四)

地物对不同波段电磁波的反射率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此原理进行地物识别。下图为不同长势松树的反射光谱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

能够尽早发现松树病害的最好的观测波段是(  )μm。

A、0.4-0.6
B、0.8-1.0
C、1.6-1.8
D、2.2-2.4
21

下列选项中,用不同波段的反射光谱识别地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2

在地理学中,投影特指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信息转换到平面地图上。下图显示的投影类型是(  )。

A、伪圆锥投影
B、多圆锥投影
C、伪方位投影
D、伪圆柱投影
23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矢量数据结构特点是(  )。

A、位置明显、属性隐含
B、位置明显、属性明显
C、位置隐含、属性明显
D、位置隐含、属性隐含
24

下列属于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的是(  )。

A、配第——克拉克定理
B、增长极理论
C、中心地理论
D、工业区位论
25

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有多种理论模型。其中,由芝加哥大学伯吉斯(ErnestW.Burgess)于1923年提出的模型是(  )。

A、扇形模型
B、同心圆模型
C、多核心模型
D、条带状模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共24分。
(五)

材料:王老师的地理课堂总是充满浓厚的人文关怀,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时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些做法受到地理教研员龙老师的充分肯定,他称赞王老师是实践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标杆教师”。

26

问题:写出王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主要体现了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中哪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简述该维度课程目标的主要内容。(10分)

(六)

材料:

工业生产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经济活动。工业生产布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工业区位的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宋老师在进行“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这一课教学时,采用了地理板图教学法边绘边讲,生动有趣。

27

问题:

(1)绘制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示意图。(6分)

(2)写出宋老师运用板图教学法指导学生读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示意图的教学步骤。(8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8题16分,第29题16分,第30题20分,共52分。
(七)

材料一:雾霾是大量悬浮于大气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微尘致使的水平能见度低的天气现象。雾霾受大气变化、人类活动等影响,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危害。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防治雾霾,已取得显著成效。

材料二:下图为2013年冬季某日我国雾霾分布图。

28

问题:

(1)简述该日雾霾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严重霾”产生的可能原因。(8分)

(2)我国防治雾霾已取得显著成效,请列举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八)

材料:

以下是王老师在一次地理测试后对小明同学给予关注的过程。

小明同学的地理期末考试成绩是56分,虽然较之前有所进步,但仍然不及格。王老师看到他坐立不安,走过去细看他的试卷,发现试卷上有很多答题内容表达不清,张冠李戴或者回答不全面。例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他只写出了“促进水资源更新”,9分的题只得到3分。然而,王老师清楚地记得在学习这节课时,小明站起来给同学们举了一个“滴水穿石”的例子,让大家立刻联想到水循环还有塑造地表形态的作用。当时,王老师还及时给予了小明表扬与鼓励。

29

问题:

(1)结合材料,说明王老师对小明进行学业评价所采用的具体方法。(6分)

(2)为了帮助小明更好地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你对王老师开展个别辅导有哪些建议?(10分)

30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4分
(九)

阅读关于“热力环流”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内容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材料二以下为某版本教科书中“热力环流”的部分内容。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成因类似于上面的实验。

如上图所示,当地面受热情况是均匀的时候,空气没有上升和下降运动(图a)。如果A地受热多,B、C两地受热少,则A地近地面空气就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的空气就会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图b)。于是,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使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于是,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图c)。

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会产生环流。例如,在陆地与海洋之间、城市与郊区之间都可能形成热力环流。

31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科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应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