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题

分类:教师资格/初中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如果制作两极地区的地图,则适合采用(  )。

A、正轴方位投影
B、横轴方位投影
C、斜轴方位投影
D、圆锥投影
(一)

读图,回答2~3题。

2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图的自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地区土壤肥沃
B、乙图所示地区易发春旱
C、丙图所示地区降水多,有冻土分布
D、丁图所示地区日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3

从甲到丙表现出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经度地带性
B、纬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二)

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弯曲,形成褶皱。据此回答45题。

4

下面四图中为倒转褶皱的是  

A、A
B、B
C、C
D、D
5

形成倒转褶皱的作用力是  

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构造运动
D、侵蚀作用
6

A、缺
B、缺
C、缺
D、缺
7

A、缺
B、缺
C、缺
D、缺
8

A、缺
B、缺
C、缺
D、缺
(三)

下图为不同工业企业的成本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

甲、乙分别代表的工业企业可能是  企业。

A、普通服装、电子装配
B、奶制品加工、电子装配
C、电子装配、高级服装
D、电镀、奶制品加工
10

下面关于甲、乙两企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企业是原料导向型企业
B、乙企业一般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
C、甲企业可能受市场影响大
D、乙企业的产品不易运输
(四)

读图,回答1112

11

如果图中表示我国人口的增长情况,则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快速增长
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
C、人口老龄化逐渐失控
D、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12

如果图中表示我国沿海某地区的人口变化,则1980年以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但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  

A、人口机械增长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出生率高
D、老年人口增加快
13

A、缺
B、缺
C、缺
D、缺
14

A、缺
B、缺
C、缺
D、缺
(五)

“一带一路”为全球均衡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提供了新平台。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

“一带”的运输方式与“一路”相比优势是  

A、运量大
B、连续性强
C、机动灵活
D、成本低
16

新疆乌鲁木齐在“一带一路”中适合发展  

A、物流业
B、服装业
C、木材加工业
D、能源产业
17

A、缺
B、缺
C、缺
D、缺
18

A、缺
B、缺
C、缺
D、缺
19

一般情况下,普通话在城市普及程度高,在乡村普及程度低。这种文化扩散形式是  

A、传染扩散
B、刺激扩散
C、等级扩散
D、迁移扩散
(六)

“渔光互补”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的发展模式,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得到推广且以小型分散式为主。下图为杭州市郊区渔光互补产业园景观图。通过调节太阳能电池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提高“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读图,完成20~21题。

20

“渔光互补”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是  

A、增强地面辐射
B、增强温室效应
C、降低生物多样性
D、降低水体温度
21

“渔光互补”模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分布的原因是  

A、增加区域电能输出量
B、占用耕地少且当地湿地广布
C、降低技术成本
D、减少水旱灾害
(七)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2223

22

图中河流的基本流向为  

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东北流向西南
C、由东南流向西北
D、由西南流向东北
23

图中陡崖的高度范围是  

A、0~50m
B、50~100m
C、100~200m
D、200~300m
24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地形和气候
B、水文和气候
C、地形和植被
D、水文和植被
25

A、缺
B、缺
C、缺
D、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共24分
26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述对“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的理解。(10分)

27

如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问题:

1)请在图中标注长江主要支流的名称,并注明长江上游与中游和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线。(4分)

2)请简述材料中涉及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步骤有哪些。(4分)

3)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是什么?(6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八)

材料一“渝新欧”铁路是重庆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于20111月开通。这条铁路从重庆出发,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11179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之一。内陆货物经该线出口欧洲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材料二:下面的图为“渝新欧”铁路线运行示意图及重庆和杜伊斯堡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28

问题:

1)重庆和杜伊斯堡的气候分别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4分)

2)铁路沿线经过了哪些自然带,影响因素有哪些?(6分)

3)简述“渝新欧”铁路的修建对乌鲁木齐的有利影响。(6分)

(九)

下面是某老师的“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教学片段。

师:(展示课件)我们来看一下澳大利亚的位置和范围,大家会选择定居在哪里呢?

生:我选择在东南沿海,因为沿海地区降水多。

生:我选择在沙漠,因为矿产资源丰富。

29

问题:

1)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6分)

2)如果改成合作探究法开展以上教学,在教学环节上要做哪些调整?(10分)

30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4分
(十)

阅读关于“亚细亚”与“欧罗巴”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亚细亚”和“欧罗巴”

古代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人们,把居住地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在当地语言中,“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后来,“亚细亚”和“欧罗巴”所指的范围不断扩大,并世代相传,分别成为亚、欧两大洲的名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也称欧亚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千米。亚洲和欧洲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自然景观衔接过渡,经济与社会发展各有特色。

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31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