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题

分类:教师资格/高中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下列分子中偶极矩为零的是(  )。

A、
B、
C、
D、
2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L 1.0mol/L的水溶液中含有氧原子数为4
B、1mol的羟基与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
C、25℃时,1L pH=13的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0.1
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3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1.0mol/L的溶液:
B、使紫色石蕊呈红色的溶液:
C、pH=12的溶液:
D、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
4

下列各组物质可按实现转化的组合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全部
5

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伦特罗,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盐酸克伦特罗能够发生的反应有(  )。

①加成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氧化反应

⑤水解反应

⑥酯化反应

A、除②外
B、除③外
C、除④外
D、全部可以
6

a、b、c为短周期元素,a的M电子层有1个电子,b、c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电子层数的两倍,c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比b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B、a元素在自然界不存在游离态
C、a、b、c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
D、b、c分别与氢形成的化合物均为极性共价化合物
7

羰基硫(COS)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

  K=0.1

反应前CO物质的量为1mol,平衡时CO物质的量为0.8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后再通入,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B、反应前物质的量为0.7mol
C、升高温度,平衡时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D、的平衡转化率为80%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
C、放热反应,使体系的温度降低;吸热反应,使体系的温度升高
D、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该反应的ΔH<0
9

分子式为并能与饱和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含立体异构)(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0

在下面装置中,小试管内为红墨水,带有支管的U形管中盛有pH=4的雨水和生铁片。经观察,装置中有如下现象:开始时,插在小试管中的导管内的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的液面回升,至略高于U形管中的液面。下列有关解释合理的是(  )。

A、导管内液面回升时,正极反应式为:
B、雨水酸性较强,生铁片始终发生析氢腐蚀
C、生铁片中的铁是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D、U形管中溶液pH逐渐减小
11

设计化学问题要合理把握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这种教学设计主要遵循的是(  )。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尝试错误理论
C、图式理论
D、格式塔理论
12

当前化学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是(  )。

①自主学习  

②接受学习  

③探究学习  

④合作学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描述目标要求的行为动词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下列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是(  )。

A、辨认、关注
B、分类、测量
C、说明、赞赏
D、解释、判断
14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倡导开展STS教育,STS是指(  )。

A、科学、技术、社会
B、科学、教学、学习
C、科学、技术、学习
D、科学、教学、社会
15

下列关于教师角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师是教学设计者
B、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控制者
C、教师是学习促进者
D、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16

下列可作为化学课程资源的是(  )。

①学生  

②博物馆  

③企业  

④实验室  

⑤科研人员  

⑥信息化媒体

A、除①外
B、除③外
C、除⑤外
D、全部
17

已知铁与浓硝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硝酸铁,硝酸铁溶液与铁粉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某同学受此启发,提出一个类似的观点:浓硫酸与铁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溶液与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该同学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

A、类比
B、分类
C、归纳
D、综合
18

高中化学课程倡导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下列不属于学业评价方式的是(  )。

A、纸笔测试
B、活动表现评价
C、绩效评价
D、学习档案评价
19

某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时,采用了如下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创设情景→发现问题→X→得出结论→交流应用。其中X表示(  )。

A、验证假设→提出假设→实验设计
B、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实验设计
C、实验设计→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D、提出假设→实验设计→验证假设
20

某化学教师常用下面的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如:“纯碱是碱吗?”“甘油是油吗?”“盐溶液是中性的吗?”等。该教师应用的教学策略是(  )。

A、创设认知冲突策略
B、先行组织者策略
C、知识结构化策略
D、概念同化策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共25分
(一)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有两位化学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学生实际,分别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

       教师甲:为学生创设一个个具体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逐一解决问题。

       教师乙:以实验为基础,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21

(1)请指出上述两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加以分析与评价。(6分)

(2)简述采用“教师乙”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6分)

(二)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化学品若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而合理利用,则可以创造财富,造福人类。

22

(1)简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品安全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6分)

(2)请说明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积极情感。(7分)

三、诊断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三)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均为2L的恒容密封容器中投入,其起始物质的量及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

       B.该温度下,平均常数k=400

       C.平衡时,丙中大于甲中的2倍

       D.平衡时,甲中的转化率大于乙中的转化率。

       【考试结果】对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


23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选项是什么?(3分)

(2)请分析和诊断学生解答错误的原因。(8分)

(3)如果讲评本题,你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4分)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四)

案例:

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段。

老师:能量存在多种形式,如热能、电能、风能等,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吗?

学生1:可以,比如风力发电,风能转化为电能。

学生2:热能转化为电能,如火力发电。

教师:那么,化学能能否转化为电能呢?

学生思考:......

教师:我们知道,电子的定向运动能够形成电流,产生电能。这对化学能能否转变为电能有什么启示?

学生3:有的化学反应伴随有电子的转移,如果能定向运动的话,也可以产生电流。

教师:好!那么是哪些反应呢?

学生4:氧化还原反应,因为有电子的转移,有可能产生电能。

教师: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我们的假设呢?

第1组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

第2组:……

教师:下面请第1组派一位代表向大家讲述他们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24

问题:

(1)请对第1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作出评价。(6分)

(2)该教师的教学流程体现了哪些课程理念?(8分)

(3)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设计一个能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小实验。(6分)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五)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乙醇的内容标准是:知道乙醇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化学2》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的部分内容: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及“甲烷、苯、乙烯”等内容。

25

要求:

(1)确定教学目标。(6分)

(2)确定教学方法。(4分)

(3)设计教学过程。(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