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23年安徽省乡镇机关专项考试《申论》题(网友回忆版)

分类:申论/安徽    来源:fenbi

一、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草稿纸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涂黑。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考生方可答题。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材料1(6386645)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面前的荷塘有近千亩,荷花有近20个品种、9种花色。这些荷花是分片、分类接茬种植的,所以花期长,从盛夏到仲秋大家都可以来游玩……”直播间里身穿汉服的林月悠闲漫步,带领大家穿越一碧万顷的荷塘美景。

近日,A镇政府组织的一场以荷为主题的助农直播推介活动,正在举行。

走过几字形亲水平台,林月来到荷塘深处的听风亭,这里的直播间布置得别具一格。“刚采摘下来的莲子可以生吃,晒干的莲子可以用来煲汤煮粥……”她边给大家展示荷叶茶、莲子心等产品,边讲解荷叶茶的制作及功效、莲子心的药效及用法等。

“新鲜的食材只需简单的烹饪,接下来向大家介绍的有椒盐荷花、糖醋藕夹、滑炒藕带、嫩藕叶炒土鸡蛋……”她又走到桃花村的“农家乐”餐厅,还未报完村里正在推介的“全藕宴”菜名,即引来直播间里众多粉丝尖叫欢呼。林月边品尝美味边生动解说,直播间里粉丝们晒表情、刷火箭、询价钱、问地址……她下线时粉丝们仍意犹未尽!林月说:“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很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为家乡代言,我自豪,我光荣!”

“我们‘海哥’直播间的粉丝已经超40万啦!我们这个团队大都是年轻人,每天大家身上都有一股劲,想把更多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姚海的一名员工骄傲地说。姚海原本是上海写字楼里的白领,两年前一次回乡过节,了解到A镇建了个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一直想自己创业又想陪伴父母的他,毅然决然辞职返乡。

“我了解到A镇电商创业孵化基地设有‘村播学院’,定期开设电子商务相关课程,我就直接在网上报了名,参加了主播培训。”两年多的时间,姚海已经参加了好几次培训。“我感觉培训内容与实战结合挺紧密的,老师通过讲解经典视频案例,教我们怎么从零开始打造三农账号、进行内容升级、直播变现等。每年还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有时也会组织大伙儿到杭州等地现场观摩。”

给姚海团队供货的春满园合作社负责人回忆说:“‘海哥’一方面通过记录乡村生活吸引粉丝,另一方面制作以本地农产品为原料的烹饪短视频,就这样开启了为家乡带货之路。”在做直播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镇里建了个微信群,群里有专业的电商老师可以请教,还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随着粉丝量的增加,我们做菜用到的农产品卖得越来越好,目前收入也不错,父母对我辞职返乡创业的担心总算解除了。”姚海笑着说。

“蕨菜、刺嫩芽这些野菜,我最远都卖到了东北。”孙纲是A镇高合村百草方源农民合作社的负责人,他自己种植野菜,也在周边乡镇收购野菜。通过抖音、淘宝等平台把野菜卖火了后,不少人跟着他学习,有些人还加入了他的团队。人多了,担子自然就重了,孙纲便想着更加系统地学习电商。2021年,他和姚海一样开始参加镇里的电商培训。

在孙纲看来,A镇电商发展氛围特别好。有一次,他直播的单品卖爆了,打包邮寄等工作跟不上,镇政府组织绿农等电商企业第一时间赶来帮忙,他感到很暖心。“为了帮我们卖农产品,镇里还建了电商物流配送中心仓,我们每个村都有电商物流服务驿站。”孙纲说,“这都是与县里的快递、物流、商贸企业合作的,快递物流每天到村里上门收件,帮助我们这些电商压缩了运输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解决了农产品外销‘最初一公里’问题。”

这两天,孙纲正忙着招兵买马。“每换一个品类,就要重新孵化一个账号,就需要增加人手。我们在镇政府网站上的劳务供需对接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效果还不错。”他说,“后期也想上一些其他品类,镇政府对发展电商有资金支持政策,目前发展前景比较好,我们想扩大规模。”

“我们镇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众多,但农民辛苦劳作大半年,最怕产品卖不出去、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帮农民打开销路、提高收入。”A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秦业勤说,“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之一。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能力,推动微信、抖音、直播等自媒体渠道营销,让乡村振兴乘上数字化快车。”

材料2(3241149)

近年来,随着美好乡村建设的推进,各地在大力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的同时,不断加大农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这些设施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乡村文明等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但针对部分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一些居民也有不同的声音。为此,记者选择B镇进行了走访调查。

“截至2022年,全镇20个村,村级活动室共有212间,村均10.6间,覆盖有便民服务大厅、会议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38种已挂牌的功能室,村均15种。有的村还新建了特色非遗传习所、村史馆和文化礼堂。”B镇党委书记自豪之情洋溢在脸上,“为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要,2021年我镇还在省体育局的帮扶下建设了全市唯一、省内领先的镇级足球场,非常气派!”

“如今各村的文化功能室都成了乡风文明的播种机、移风易俗的宣传员。村民们的精神面貌正在悄然改变,打牌、喝酒、闲玩的人明显少了。但我们毕竟是偏远乡镇,底子薄,工作中还有诸多不足。”B镇镇长深有感触地说。

记者来到B镇中心体育文化广场,看到广场设施颇为丰富,有个3000多平米的足球场,还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兵球场以及休闲健身场地、儿童游乐场,并配有公共厕所、绿地景观等。广场上挤满了参加各种活动的村民,略显拥挤。但令记者感到疑惑的是,偌大的足球场却被一把“铁将军”把守,门口贴着“足球场管理规定”,详细规定了预约规则、预约电话、收费标准等内容,而旁边篮球场、乒乓球场等却都是免费开放使用。

村民老冯向记者吐槽:“足球场花很多钱才修好,前期总是宣传为了方便我们健身。既然是公共体育设施,就应该免费开放,咋能全是镇里说了算,锁起来‘圈钱’?”为此,记者联系到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负责人。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国家规定,此类场地可以适当收取费用。B镇刚刚摆脱贫困镇的帽子,跟城区不一样,我们没有专门拨款,财力有限,足球场管理维护需要一定费用,聘请兼职管理员、保洁员加起来一年近5万元。但我们也有工作失误,没有广泛宣传,造成了村民的误解。”

“俺们镇里太极拳是传统,有五六支队伍,两百多个老人参加,还获得过国家奖励呢!”广场上一大群正在练习太极拳的大爷大妈们也围了过来,“但俺们练习的时候只能在广场上与广场舞队伍争夺场地,拥挤不说,有时候还抢不到。镇里踢球的小青年才有几个?建足球场也没征求大家意见。”他们盼望,要是能够给爱好太极拳的老人专门建个场地就好了!

在远离B镇中心20多公里的桦树村,记者看到了另一番景象:村里十分冷清,村部服务中心只有个别村民在办理业务。偌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门口墙上密密麻麻挂了老年活动中心、青年之家、村民调解室等六块牌子,大门敞开,里面却空无一人。旁边的农家书屋大门紧锁,稍显破败。透过窗子可以看到,书屋里的图书被随意打包堆置在书架旁,布满了灰尘。

在村口,一位老人告诉记者:“老人活动室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只在下午开门三四个小时,到点村干部就要锁门下班,我们感到不自由,更愿意在村口廊桥里聊天、打牌。”

“农家书屋的书好久没有更新了,只有几本能看,我都翻过几遍了,后来就不去了,还是在家刷抖音更有趣。”一群中学生唧唧喳喳地向记者反映,他们希望书屋里能多更新一些学校老师推荐的新书。

柳树村是B镇一个有着百年柳编产业历史的传统非遗村,村里为保护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筹资把一个300平米的“破院子”改造成了集展示、生产、研学和专家工作站为一体的柳编非遗传习所。

“传习所刚开办的时候,村里老手艺人、省内外几个专家都义务过来传经送宝,红过一段时间,但后续维持没搞好,渐渐就荒废了。没有人来,我就改做临时办公室。”柳树村村支书无奈地说。

柳编手工作坊主李先生抱怨:“当初建传习所时的想法很好,也得到了村民的拥护,后来村委只想专做柳编研学游,但我们这里交通不是很方便,吃住也没特色,来过两三波中小学生之后,项目就做不下去了,加之村委会后来没能把柳编从业者和手工艺人组织起来合作,也没有用心去外面找专家,渐渐地年轻人也不来了。”李先生还是期盼,村委会能够有所作为,通过传习所把柳编产品的宣传销售和非遗传承搞好。

材料3(4144343)

“老少爷们,咱们村有些老人无人照料,大家都出出主意,看看怎么办?”C镇南主村村头群众会上,村支书陈新平开门见山。

“我隔壁邻居王大娘76岁了,因前些年脑中风导致行动不便,孩子们又都在外地务工,家里连买袋面粉都没人手,确实是个事儿。”“张大叔爷俩怪可怜的,身体都有残疾,洗个衣服都困难,没人照顾,确实让人心疼。”……大伙儿七嘴八舌地议论着。“都是本村人,谁家有事儿都需要帮一把,也不是啥难事儿。”有人提议,“要不,咱们姐几个动动手,帮一把。”

像这样的村头群众会在全镇各村已是常态化。诸如产业发展、文化生活、田地征用、高额彩礼之类的事情,都放在群众会上说道说道,大家的事大家说了算。

2022年年初,东山村召开村头群众会,让大家说说发展产业的路子怎么走,大部分人想种大棚蔬菜。经过集体讨论,村“两委”决定:村里拿出一部分资金先建大棚,以租赁的方式交给村民使用,赚了钱再还给村里。没有技术,村里聘请种植大户负责手把手教;没有销售渠道,村里主动与附近的盛丰市场联系。一年下来,租棚种植辣椒的陈秀英脸上乐开了花,“没想到,扣除种子、化肥、人工和租金,这两个棚净赚了两万多。”

日子过好了,环境变美了,但乡里乡邻难免会发生些小矛盾小纠纷。为此,C镇建起了综治调解室、乡风评理堂,联合政法部门组建生态公益诉讼检察室、无诉讼社区服务站,推行“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引导大家换位思考、慎争戒讼。

长明村的张某元、张某亮两兄弟,因老宅分配问题积怨多年,时常吵闹,互不相让。村“两委”在镇调解室的帮助下,成立了由村干部、乡贤代表、党员群众代表等组成的纠纷调解小组,多次到现场沟通、调查后,提出了让兄弟俩“互换角色、为对方解难题”的思路。经过大半年时间苦口婆心地说教劝导,兄弟俩从一开始的拒绝对话到进行协商,最后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守老宅建新房的张某元支付给张某亮5.6万元,作为另选新宅建房的补偿。两兄弟又走动起来,家里老人笑开了颜。

当然,这些只是镇里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发挥政府、村民等多方主体在乡村治理中作用的部分体现。

走近西溪村,村外一望无际的麦田抽穗扬花,村内院落道路整洁美观……村党支部书记王文联说:“我们村能有现在的变化,靠的就是治理方式创新的探索。”2019年4月,有企业向村里捐赠了一批毛巾、洗衣粉等物品。村“两委”一合计:鼓励村民们收集垃圾,分类上交,按可回收垃圾数量录入积分,达到一定积分可兑换相应物品。这一试,试出了效果,多数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回收,仅半年时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一方法经过总结后:2021年起在全镇推广,积分事项从垃圾清理扩展到村规民约、移风易俗、产业振兴等。

“我的积分有50多分,能兑换一瓶洗衣液吗?”“40分就可以兑换一瓶洗衣液,我这就拿给您。”村爱心超市负责人转身从货架上取下物品,然后在兑换记录本上做好记录。截至2023年8月中旬,西溪村已有300多名村民来兑换了4000多份的物品,包括口罩、牙刷、烧水壶等。

在C镇,为了保障积分制持续实施,不少乡村都在探索“爱心超市”的经营方式。“我们既兑换积分,也对外经营,我们把用于积分兑换和对外销售的商品分开采购、分开放置、分开管理。”秀水村爱心超市负责人张兰梅说,爱心超市由村集体开办,每年能有2万多元利润,除上交村集体部分外,剩下的用于保障积分兑换的物资采购。

随着多村治理工作的扎实推进,C镇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格局,正朝着更加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未来迈进。

在C镇党委书记张兵看来,党建是乡村治理工作的基础,必须明确抓什么、知道怎么抓。目前,全镇31个村均已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均已建立“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村党组织体系,均已建成“六统一”标准综合服务站,以此为基柱,全镇乡村治理机制得到显著优化和提升。

“下一步,我们打算引入数字技术完善乡村治理方式,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谈起未来工作,张书记思路十分清晰。

材料4(4458413)

驱车行走在D镇,一路青山苍翠、鸟雀啼鸣。河岸上,一座座白色的大棚鳞次栉比。“九山半水半分田”,当地人这样形容D镇的地貌。多年来,依托独特的气候资源禀赋与持续的技术创新,该镇大力发展黑木耳、蔬菜等产业,形成“户户生产、人人栽培”的产业发展格局。“做好‘土特’文章,在‘小’土地上种出‘大’收益,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镇领导表示。

“今年产量格外高,俺家12万个菌袋,能产17000多斤。”在光明村,正在采摘最后一茬春耳的种植户老戴,手上活不停,语气中尽是满足。“早晚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木耳品质‘杠杠的’!”

走进光明村土特产大商店,木耳冻干、即食木耳、木耳脆片……各色木耳深加工产品整齐地摆满了货架。在一家黑木耳商品专柜旁,企业负责人正向客人介绍:“我们引进先进的黑木耳生产工艺和加工技术,研发黑木耳泡发新技术,打造以食用菌深加工为主导的黑木耳产业链。目前设立专销商铺近30家,产品销往国内20余个城市。”

依托特色农产品,光明村大力推动木耳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把每一朵木耳都充分利用,实现环环增值。

来到D镇向阳村,村头竖立着高耸的蔬菜雕像,掀开菜棚有顶花带刺的黄瓜、形态各异的西红种、绿油油的卷心菜……“我们村年产疏菜1.2亿斤,70%出口外销,村集体资产累积近3亿元。”村支书潘福来说。

向阳村原叫幸福村,过去,村民却不知幸福是个啥滋味:人均耕地不足2亩,生活刚刚跨过温饱线。用村民大亮的话说,那会儿村里是纯“水泥路”,除了水就是泥。那时还年轻的潘福来下定决心,建设棚室种植反季节蔬菜,以蔬菜产业富民。如今,小潘变成了老潘,两鬓染了白霜;小蔬菜变成了大产业,村里换了模样。自2020年起,向阳村连续三年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在D镇悦来顾和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刚刚采摘下的猴头菇立即被运往冷库,身着棉服的工人手脚麻利地为鲜菇打包。这些猴头菇通过空运,48小时内即可到达广东,端上沿海地区百姓的餐桌。

当前,D镇猴头菇生产在科学化种植的基础上,与专业院校、企业合作,研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攻克了夏季不能出菇的难题。同时,在延长产业链方面持续发力。猴头菇粉、猴头菇酱、猴头菇超细微破壁粉、猴头菇咖啡……20余种猴头菇系列产品陆续研发出品。2023年,为顺应市场需求,合作社还研发了预制菜——猴头菇罐头。未来,打算生产猴头菇琼浆、特殊医疗食品等,丰富猴头菇深加工产品种类,向着“精”字号发力。随着D镇特色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返乡创业。这些新农人的到来,为乡村带来了新活力,不仅促进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而且激发了特色农业新业态。

在D镇双孢菇加工车间,一颗颗饱满圆润的双孢菇如珍珠一般镶嵌在菇床上。“双孢菇菌肉肥嫩,有‘植物肉’之称,老百姓俗称‘口蘑’。产量丰厚,效益巨大。”负责人王飞介绍。

2013年大学毕业后,王飞远离故土,在国外搞起了特色农业,而且发展得相当出色。多年来,他一直渴盼回报家乡。“从下决心在家乡建厂到签订合同,仅仅用了18个小时!”王飞笑着回忆。提起D镇政府对于建设双孢菇工厂的支持,他用“保姆式”服务来形容。

2017年,王飞在D镇建起了首座双孢菇现代化工厂。现在,企业年出口鲜食双孢菇2000余吨,年创汇4000万元。2022年,王飞获评“大国农匠”创业创新类大奖。“鲜食双孢菇保质期很短,而速冻后却能保存18个月。下一步,我打算在家乡投建速冻包装生产线,可以向更远处的市场延伸,带动附近农户一起出口农产品创汇,增收致富。”王飞信心满满。

悠悠烟水,淡淡云山。看中家乡的特色优势,大学毕业后,程似锦选择回乡发展。她带领全村百姓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办家庭农场、建精品民宿、搞农产品加工……“我要像渡口的船一样,架起山村通往外面的桥梁,把新思想带回来,把家乡的特产和山水展示出去。”未来,小程还想把D镇的旅游品牌推广到更多地方。

三、作答要求

请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A镇在推进电商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15分)

要求:

(1)全面准确;

(2)分条列出;

(3)简明扼要;

(4)不超过150字。

请根据“给定资料2”,梳理B镇在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20分)

要求:

(1)问题全面准确,建议切实可行;

(2)按照示例“问题一:……;建议一:……”的形式作答;

(3)不超过450字。

县里拟召开乡村治理专题座谈会,C镇将在会上以“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为主题介绍工作经验,请根据“给定资料3”,拟写一份会议发言提纲。(30分)

要求:

(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

(2)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不少于600字。

“给定资料4”中提到:“做好‘土特’文章,在‘小’土地上种出‘大’收益,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请深入理解这句话,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1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