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22年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公开招聘《初中语文》考试题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湖北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是(  )。

A、A.(jiān)染  (bǐng)息
B、B.(shuò)源  (gěi)予
C、C.(pí)邻   (xuán)理
D、D.(zhēng)脱  (dǐ)砺
2

下列书写,有错别字的是(  )。

A、法治 健全法制
B、分辨 分辨是非
C、长年 常年累月
D、度过 渡过难关
3

下列文言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A.晋函陵   军:驻扎
B、B.夫子之   哂:批评
C、C.不如因善之  遇:款待
D、D.君安与项伯有  故:故交
4

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石之铿然有声者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5

从汉字的造字方法上看,属于形声字的是(  )。

A、旗
B、卡
C、牵
D、休
6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所写的传统节日是(  )。

A、乞巧节
B、中秋节
C、寒食节
D、重阳节
7

下列不属于宋代婉约派代表作家的是(  )。

A、陆游
B、晏殊
C、李清照
D、柳永
8

下列有关巴金《家》中觉新形象的简要分析,有误的是(  )。

A、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
B、觉新是一个善良的无抵抗主义者
C、觉新是一个有两面人格的人
D、觉新是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逆者
9

下列作品不属于普希金的是(  )。

A、《致恰达耶夫》
B、《钦差大臣》
C、《叶甫盖尼·奥涅金》
D、《上尉的女儿》
10

下列作家、国籍与作品搭配有误的是(  )。

A、拉伯雷——法国——《巨人传》
B、卢梭——法国——《爱弥儿》
C、莫泊桑——英国——《羊脂球》
D、马尔克斯——哥伦比亚——《百年孤独》
11

下列有关语文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学校语文教材最早统一使用的文字是甲骨文。
B、我国的语文“课标”经历了旧课标、课标、新课标、教学大纲四个阶段。
C、“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和“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圣陶的名言。
D、为汉字简化和语言文字拼音化打基础是语文课程基础性的表现之一。
12

下列有关初中阅读教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B、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C、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D、尽可能系统地学习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和逻辑知识
二、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一)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3-14题。

父亲的竹笛

龚保彦

①父亲有一支竹笛,长长的,栗红色,因年深月久,笛面被磨得油光发亮。它是父亲一生最心爱的物件。

②听村里人讲,父亲很小的时候就很喜欢音乐,一听见别人吹拉弹唱的,就高兴得不得了。为了像别人一样奏出美妙动听的乐曲,他在十岁那年,自己砍下一根竹子制作了一支一尺来长的竹笛。他放牛的时候吹,砍柴的时候吹,割草的时吹,甚至茶余饭后、睡觉之前也吹……终于能熟练吹出各种乡土气息很浓的乐曲。父亲因此成了村里和附近四里八乡有名的笛手。

③村里不管谁家有个什么喜庆的事,主人家都把父亲叫去,让他大伙吹上几曲,以增添喜庆气氛。父亲虽然小小年纪,但毫不忸怩和客气。他站在大庭广众之中,落落大方、认认真真、十分投入地吹奏。那时而欢快如雨、时而轻柔似风,时而明丽如春阳、时而迅疾似流水的曲调,低徊在空中,缭绕在房前屋后,回在人们耳际。人们非常喜欢父亲的笛声。

④父亲刚满十八岁那年,命运似乎对他格外垂青。县剧团要招他进剧团当笛子独奏演员。面对这突然而来的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好事,父亲自然高兴得不得了,好多日子喜上眉梢,面含微笑。可一想到自己走后寂寂寞寞独守空房、终日劳苦的父母,他就心软了,很快打消进城当演员的念头,继续留在村里,日日除了从早到晚帮助父母田间地头手脚不停地干活,工余饭后就吹那支心爱的笛子。那悠扬的笛声,不仅给寂寞的农家小院带来了生机,也带走了父母一身的疲劳。一家人生活得很快乐幸福。

⑤有一年冬天,同村一家人一个年仅八岁的孩子突然得了重病,成天躺在床上,双眼紧闭,茶饭不思,粒米不进,可急坏了孩子的父母。村里人都催促孩子父母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去看医生。可这对父母手上没一分钱,父亲和同村人纷纷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等这对父母把孩子送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孩子病得不轻得住院。住院要交很大一笔钱。父亲和乡亲们捐助的那点钱根本不够。孩子的父母愁眉苦脸地回到村子里,东挪西借后还差几百元。父亲知道后,心急火燎,很想帮他们,但自己手上也没钱。一急之下,他就安慰孩子的父母别着急,等自己上一趟街回来就把钱给他们凑齐。于是第二天天不亮,父亲就早早起床,拿支竹笛,踩着地上铜钱厚的白霜,冒着刀片似的寒风,独自一人来到县城最繁华的地方卖艺。他那优美的笛声吸引了很多人,人们纷纷慷慨解囊。天黑时候,他终于用自己笛声换回了那几百块钱。一回到村里,他顾不上自己因站了整整一天而累得筋疲力尽的身体,就把那几百元钱跑步送到孩子父母手里。孩子父母感动得泪水淋淋……

⑥我那年考上大学离开村子时,父亲已成了一个华发染霜的六十多岁的老人。那个黄叶飘落、草木渐枯的早晨,他把我送到村子外面一段陡峭弯曲的山路上时,前面茫茫苍苍的大山和坎坎坷坷的山路,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用那支竹笛为我们奏了一曲激扬慷慨,雄壮有力的曲子。我知道,此时此刻,父亲要对我说的都包含在这首曲子里了。他是在提醒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像这首曲子一样,乐观向上,坚强不屈。

⑦三年前,父亲不幸病故了。他走时,没有留下其他任何一样东西,只留下这支陪伴了他一生,曾给了他无数欢乐,也给了许许多多人欢乐的竹笛。每当我看见它,似乎就像看见勤劳善良的父亲。

13

如果把这篇文章增选为九年级的教读课文,请你设计教学目标。

14

同学们自读时发现了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把第⑤⑥段作为重点写作对象?上课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总结。请你模拟写出教师的总结语。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5小题8分,第16小题10分,共18分。
(二)

阅读下面的课堂教学实录,完成15~16题。

师:西湖的美,历来备受人们称颂。还记得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西湖的名句吗?

生:西湖跟西施一样美,无论化淡妆还是浓妆,无论穿碎花小褂还是白色长裙,总是好看得很。(全班同学大笑)

师:你说得也好得很,你比苏轼还苏轼啊!那么,张岱看到的西湖,又是怎样的?请翻到《湖心亭看雪》,先听读,标记屏幕上的8个生字。(学生听读,标记)接下来,自读课文和注释,达到能解释词语、翻译全文。(学生活动)再自读课文,思考张岱是个什么形象?(学生自读,思考)

生:借文中的一个字说,是“痴”人。(部分同学大笑)

师:他怎么“痴”啊?

生:天气严寒,又是初更后,他还去湖心亭看雪。

师:很好如果用文中的话,怎么说?

生: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师:不仅找得准,而且读得非常好!下了三天大雪,听不到人鸟声,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寒夜还去湖心亭看雪,真是“痴”人啊!对作者还有其他看法吗?

生:有些孤独。虽然有一个舟子,但他们不是一类人,身份不同,心不能相通。

师:舟子眼中的“痴”字怎么理解?

生1:呆子,傻气。

生2:不对,舟子是为相公服务的,不会这样说他,应该是“痴迷”“痴情”。

师:虽然有舟子伴随,作者仍然孤独,原因何在?请看作者简介(屏显),他身在异乡,怀念故国,当然感到孤独、落寞了。你们对作者还有其他印象吗?

生:他是个豁达豪爽的人,偶遇客居在这里的金陵人,“强饮”了三大杯啊!

师:原来,这个金陵人也是身在异乡,来看雪的“痴”人。那么,西湖雪景是怎样的?请一个同学朗读描写句。

生: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师:这样的雪景,给你什么感觉?

生1:雪大,白茫茫的世界,很美。

生2:湖面雾凇沆砀,只模糊地看到两三个人,很冷清。

生3:白茫茫一片,堤、亭、舟、人都不清晰,像写意山水画。

师:你们从美术、情感的角度进行了欣赏。我刚才听到有同学说“白茫茫”“模糊”,从哪些词能看出来呢?

生1:“一白”,全都白了,上下白茫茫的一片。

生2:“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是写局部的小雪景,自然看不真切,文中也说了是“湖上影子”。

师:请你们探讨作者写这样的景,用的是什么手法?

生:白描手法(教师屏显),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课文习题对此有说明。

师:你认真预习了,非常好!作者惜墨如金,寥寥几笔就把天地山水间白茫茫,堤、亭、舟、人模糊微小的特征凸显出来,景物长短、大小、点线、方圆变化多姿,形神兼具,描写高度抽象、概括,这就是白描。还有其它技巧吗?

生1:用了比喻和夸张,用“痕”“点”“芥”“粒”等词分别描绘“长堤”“亭”“舟”“人”形象生动,写出了这些事物相对天地山水显得很小的特点。

生2:点面结合,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视线和范围有变化。

师:你们说得真好!如此妙笔下的雪后西湖(屏显),画中……张岱是明末遗民,无比孤独时去湖心亭看雪,偶遇了客居杭州的金陵人,堪为知己,暂且忘忧。这么美妙的小品文,我们在理解、鉴赏的基础上再反复诵读,直至能背诵、默写全文。

15

概括并分析教师培养了学生哪四个方面的语文素养。

16

评析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教语文”的主要做法。

四、作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7

阅读下面的故事,联系教育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400-600字的议论文。

母亲正着手准备下星期的演讲稿,由于儿子吵闹不休而心烦意乱。她无奈找来一张色彩鲜艳的世界地图,撕成碎片丢到地板上,说:“如果你能拼拢这张世界地图,就奖励你一个玩具。”她以为这样儿子就不会再吵闹了,但不到十分钟,儿子说已经拼好了。她觉得儿子在撒谎,生气地说:“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拼好了?”儿子坚持说:“我真的拼好了!”她一看果然没错,非常吃惊地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儿子说:“这太容易了。世界地图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我就反过来拼人像。我想,只要人是正确的,世界(地图)就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