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21年天津市南开区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题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天津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

早在氏族社会晚期,我国就产生了辅弼制度。据有关文献记载,舜曾作歌曰:“股肱喜哉,元首,百工熙哉。‘掌管刑狱的皋陶则和而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这种“互动式对话”(  )。

A、折射出君臣关系的萌芽
B、促进了封建王权的产生
C、打上了原始民主的烙印
D、意味着农耕社会的形成
2

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义”到西汉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发展过程(  )。

A、体现了儒学见利思义的义利观
B、影显了儒家思想中的整体精神
C、迎合了君临万邦的大一统思想
D、蕴含协调人际关系的普世价值
3

唐朝柳宗元《封建论》说:“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明清之际,顾炎武《郡县论》也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材料表明两人都认为郡县制(  )。

A、是对分封制的继承发展
B、是历史的沿袭而不能变革
C、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

下图为北宋都城东京的简易图,从图中可以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注:东京有皇城(又称宫城、大内)、内城、外城三重城墙,皇城是皇帝的议事殿阁和寝宫所在地。

A、商品经济受到严格的限制
B、体现皇权专制的核心地位
C、城市的经济功能显著加强
D、制度创新缓解了社会矛盾
5

下表为宋元明清时期的书院统计,据此可以得岀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书院数量
B、书院发展折射政治变迁
C、对外开放程度影响书院发展
D、书院的制度化趋势明显
6

从明清之际到鸦片战争前夕,全国耕地画积约增加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却增加了近3倍,这一情况的出现(  )。

A、和世界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B、是国家赋税政策调整的必然结果
C、是国家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
D、进一步拉大了中西方国家的差距
7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双轨政治理论”,认为“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皇权,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绅权和族权,二者平行运作,互相作用,形成了皇帝无为而天下治的乡村治理模式”。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

A、皇权和绅权、族权的尖锐对立
B、绅权、族权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中央不能有效控制社会基层
D、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并存
8

1872年,轮船招商局开办之初,为缓解资金不足而发行了股票,其上明确刊印着“当经本局议定,招集股银壹百万两,分作千股,每股银壹千两,先收银五百两,每年壹分生息”的字样,这反映了(  )。

A、封建官僚退出企业管理
B、企业经营方式的近代化
C、民族资本主义起步艰难
D、官办企业扩大经营范围
9

光绪二十三年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提议,并经清政府批准成立了天津海河工程局。为了整治海河河道,保障航运能力,该局于1898-1909年先后四次发行公债。据下表可知,当时(  )。

A、近代中国金融机制日臻完善
B、新型财政模式推动水患治理
C、中国水运交通业日趋近代化
D、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10

1910年,东北地区鼠疫流行,日本、俄国企图以主导疫情处理来插手东北,伍连德受命北上治疫。其间他敢于担当,建立自主防疫机构,大胆地提出“焚户”举措,获准后大见成效。疫后,伍连德长期呼吁并收回了海港检疫权。由以上可知,当时(  )。

A、中国建立了完整的防疫体系
B、日本、俄国主导了中国的抗疫
C、借防疫所需维护了国家主权
D、开启了中国卫生事业的近代化
11

“民主”和“科学”,这两大口号是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新文化运动之前没有明确的口号。但自鸦片战争后,有见识的中国人都在为此探索追求……所有这些,都为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作了长期的准备。由以上可以得出(  )。

A、民主与科学是近代探索的共同主题
B、新文化运动之前没有探索的主题
C、近代以来已在探索追求民主与科学
D、新文化运动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12

下表为苏区主要货币表(部分),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B、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C、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D、走苏俄的革命道路
1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弹”的研发几乎涉及国民经济所有的生产部门和技术领域。为此,中共中央成立了专门委员会,把成千上万科技大军组织起来联合攻关,解决了近千项难题。我国“两弹”的成功研制主要得益于(  )。

A、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B、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D、中外尖端科技的交流
14

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写道:“(1954年8月12日)农业社召开了建社的报名大会,我带头报名入社。刘永康同志便向我谈了让我担任农业社会计的意见,晚上我便参加了建社委员会的会议。从此,我便开始了建社方面的许多具体工作:先登记各入社户的土地亩数,再评地的肥瘦等级。”以上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基层民主制度的建立
B、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
15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的文章,认为搞大集体是走社会主义的“阳关道”。该观点(  )。

A、表明农村改革的理念和政策有待突破
B、得到了当时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
C、加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迅速推行
D、推动了全国农业生产的快速稳定发展
16

1988年,我国首次对住房制度进行改革。提出“提高房租,增加工资,鼓励职工买房,实现住房商品化”的构思和方案。同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又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出售公房,逐步实现住宅私有化。”这些改革方案(  )。

A、有利于市场经济理念的形成
B、体现了居民住宅市场化导向
C、开启了住房产权私有化进程
D、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布局
17

下面两幅图片是阿尔及利亚的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据此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当时的绘画雕刻水平高超
B、体现了北非地区先进生产力水平
C、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丰富
D、反映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情景
18

“雅典的民主思想是拒绝存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它认为一个理想的城邦应是所有的公民都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其原则是谁也不能自封为统治者,谁也不能以个人名义握有不可让渡的权力。”该材料表明古代雅典(  )。

A、开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宣扬城邦至上的公民意识
D、防止了公权的滥用和误用
19

罗马法最初是从习惯法发展而来的,但罗马法中更重要的是成文法,它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其一是公民大会、元老院和皇帝的立法活动;其二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作出的决定;其三是律师和法学家对法律条文的解释。这反映出罗马法(  )。

A、来源多元、结构松散
B、意在协调帝国内各民族的关系
C、兼顾社会各阶级利益
D、法律体系的形成具备丰富素材
20

在中世纪的欧洲,传教士们搜集和抄录经典,还创办宗教学校和世俗学校,但他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宣讲教义,这些做法(  )。

A、弱化了宗教伦理对人们的教化作用
B、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C、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D、冲击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21

下图是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关于西欧封建庄园的历史解释以下选项准确的是(  )。

A、庄园是近现代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B、庄园中自由农民无需为领主服一定劳役
C、庄园内的各种案件必须由国家法庭审理
D、庄园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22

14世纪阿兹特克人在今墨西哥地区兴起,他们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发明了“浮动园地”。对“浮动园地”评价正确的是(  )。

①扩大了耕地面积  

②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③破坏了生态环境  

④扩大了中心城区的面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

自大革命爆发后,法国经历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等。纵观近代法国近百年变革,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从其历程中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近代法国(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社会矛盾决定政权更迭
C、历史发展呈现曲折向前
D、历史变化促进多元一体
24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这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这一制度的建立(  )。

A、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B、适应了政府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
C、巩固了光荣革命的成果
D、推动了英国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
25

日本于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政府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这部宪法(  )。

A、使日本从此走上了民主道路
B、奠定了日本文明开化的基础
C、肯定了天皇神圣而不可侵犯
D、确定了议会统揽一切的地位
26

1871年5月底,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这反映巴黎公社(  )。

A、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
B、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C、保障了工人阶级的各项政治权利
D、客观上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27

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规定,在对等的条件下对本国主权作必要的限制。如法国第四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宣布:在相互条件保留下,为了拥护和平及其组织,法国同意对主权作必要的限制。这些国家的做法旨在(  )。

A、为战后经济复苏提供法律依据
B、顺应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C、通过主权让渡促成政治一体化
D、推动战后国际关系民主化
28

下表为1983-1984年度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单位:英镑),这反映了(  )。

A、缴纳的保险金和享受福利成正比
B、保障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29

二战后初期,美国往往以领导者的姿态要求其盟友服从美国战略安排,但二十年后,在重大国际上美国有时不得不与其盟友商量甚至需要取得他们的支持,这一现象岀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加快联合进程
B、盟友实力超过了美国
C、美欧关系发生改变
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30

1949年,杜鲁门提出“以我们先进的科学和工业帮助改善那些未发展起来的地区”;I960年,肯尼迪要求“西方为东欧准备一套更灵活和更现实的做法”;1964年约翰逊指出“美国在东欧的主要目标,就是鼓励用和平手段来削弱莫斯科的控制”。美国上述计划意在(  )。

A、强化地域政治,争夺中间地带
B、对外输出民主,构建单极世界
C、加强经济渗透,实现全球霸权
D、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31小题10分,32小题8分,33小题10分,34小题6分,35小题6分,共40分。
(一)

材料

       商周时期世官制下,高官世代相袭,官位与血缘结合是一种“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的固化制度。到春秋战国时期,选贤任能在各诸侯国转换成政治实践。荐举和功劳是这一时期的官吏选拔方式。

       汉代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晋书》记载:“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官员大大小小的行为),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

——摘编自《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等

31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商周、汉朝、晋朝、唐朝时期官员选拔的措施。(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商周至唐朝官员选拔的发展趋势。(2分)

(二)

材料

       中国从宋代至元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猛,长途贸易也随之发展起来。客观上需要易于携带且价值量大的货币。明朝建国初是以铜钱为法定货币,洪武八年,明太祖命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在发行时就以法律禁止民间不得以金银、实物交易,违者治罪。但由于明代宝钞的发行并无准备金,宝钞在发行之初便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导致了百姓对宝钞的极不信任并弃而不用,迫使明政府接纳和认可了这一趋势。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计亩征银”,最终在制度上确立了白银法定货币的地位。明代银本位制的一个致命缺陷在于货币供给的不稳定,无法根本解决白银的供求矛盾,是历史的机遇促成了白银货币化切实可行。

——摘编自陈昆《宝钞崩坏,白银需求与海外白银流入——对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考察》

32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中反映的历史现象。(1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中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特点。(7分)

(三)

       材料一 在朝贡外交体制下,中国没有专门办理外交事务的机构。外交事务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理。礼部是清朝管理对外事务的主要机构,……清朝理藩院主要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同时也负责对俄国外交事务。鸦片战争前,清朝设置了粵海关和十三行来办理与非朝贡国家相关的外交事务。……粵海关的设立与十三行的出现,使作为对外贸易管理机关的海关和办理对外贸易机构的洋行完全分离,标志着我国传统的朝贡贸易制度向商业行馆贸易形式转变。

       材料二 到19世纪60年代,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沿海、沿江的重要城市都向列强开放。在通商口岸,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从事不同职业的西方人;在租借地,各国领事官员、驻华公使不断向中国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渗透,中外交往涉及从贸易到司法等方面,内容包罗万象。同时,中外交涉中因中国人的闭塞无知也造成许多损失,这就要求由谙熟国际法知识和国际惯例的专门人才来执行涉外事务,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于是,1861年清朝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样,以总理衙门为中枢,以南北洋大臣、地方督抚、将军为两翼的新外交体制逐渐形成。

       材料三 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并攻占北京,清政府被迫签署《辛丑条约》。根据该条约相关规定,1901年清政府下谕,改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外务部,位居六部之前…外务部的职责范围是很明确的,即专门办理外交事务。而“班列六部之前”既表明外务部属于与六部同类的中央行政机构,同时也说明其地位在中央各部门中是最重要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翔《从清朝外交机构的变化谈中国外交近代化》

33

(1)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外交的变化及其历史原因。(5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试总结晚清外交发展的基本趋势、基本规律。(3分)

(3)针对以上史实,你有何看法?(2分)

(四)

材料

注:1936-1938年的数字在使用时应该有所保留,因为当时苏联的制造业产量已经大到足以令人怀疑与此有关的统计数字存在错误,因而产生了使这种百分比分布非常不准确的可能性。

—摘自H.J.哈巴库克、M.M.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六卷)

34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反映的某一历史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6分)

(五)

       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看待历史的立场。下面是一幅历史漫画的构思,其中蕴含着历史内容和历史寓意。

       巴黎和会:《分赃与未来》。在一张巨大的圆桌上坐着好多人,其中核心位置坐着三个人,三人椅子上分别印着红白蓝三色旗、星条旗、米字旗,在这些人中间有一张餐桌,桌上有一个蛋糕,蛋糕写着PAX,巨大圆桌是由三个写着Power的桶和一位目露愤怒情绪的人支撑着。

35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漫画构思中包含的历史背景、历史内容和符合史实的寓意。(6分)

三、情景分析。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六)

       下面内容是某高中历史教师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这一课的教学分析与部分教学片段,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教学分析】

       本课内容承上启下,讲述了在近代屈辱历史之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方面艰难探索的历程,为中华民族的再度崛起奠定了政治文明的基础和保障,三大政治制度是新中国政治建设的起点和内容,也是本课的核心内容。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开辟了道路,此后,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诸如共同纲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义。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三大基本政治制度,解决重点的关键在于通过对1954年和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内容和意义进行详细地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而本课教学内容当中政治制度较多,纲领文件较多,容易造成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错误,在具体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达到准确记忆和理解的目的。

       【教学片段】

       教师在讲解三大基本制度的特点及意义时,给出了西方政治制度的相关材料,学生阅读材料,思题,教师提问——“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提效信息,进行对比、总结。

36

(1)请根据教学分析写出适合本课的教学目标。(6分)

(2)请根据教学片段评析这名教师的教学设计。(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