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师公开招聘/江苏    来源:fenb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这个由2020年郑州歌舞剧院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的参赛作品《唐俑》改编而来的《唐宫夜宴》,以其独特的呈现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观众只叹“宛若梦回大唐”“华美得像一场梦境”。
为什么该节目能如此火爆并惊艳了全国观众呢?首先该节目讲述了正值青春的女乐官在赴宴起舞的路上发生的趣事,整体风格诙谐幽默,符合新春佳节喜庆的气氛,为大家带来了欢乐。同时,该节目传统文化底蕴浓厚,其创作灵感本身就是从博物馆里极具特点的乐舞俑造型得来的,服装、造型又采用了极具特点的三彩元素,在尽可能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向观众展现盛唐时期独有的美学。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也可以说是淋漓尽致,从仕女画到泼墨山水再到逼真的宫墙背景,观众们仿佛身临其境。与此同时,节目还穿插有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备骑出行图、千里江山图等七大国宝,更显得别出心裁、独具一格。
其次,该节目构思十分巧妙,善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5G+AR”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了起来,将歌舞和博物馆场景生动融合,展现了唐朝少女们在前往夜宴的路途中或嬉戏打闹、或梳妆打扮或扑蝶戏水等场景,也让观众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
最后,女舞蹈演员们的实力和自身表现也不容小觑。前期赴宴途中可爱顽皮的少女形象和后期宫廷表演时大气恢宏的舞姿形成鲜明对比,精湛的技艺让人不禁拍手叫好。为体现丰腴的唐俑形象,演员们身上穿着塞海绵的连体衣,嘴里含着棉花,并且再现了风靡于唐代的女性面部潮流妆容“斜红”,严谨的妆容打磨和造型设计又为表演增添了诸多细节。
不少网友表示,“这个节目真的做到了国家宝藏那句‘让国宝活起来’,看完真的想去河南博物馆转转”。坚持追求为人民大众所欣赏的经典同时,结合时代特色不断创新为作品添彩,这不失为一种推动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思路。历史已远去,但不应仅仅被“陈列”,它应该真正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在传统和创新的有机结合之下绽放文化之花,让中国故事被更多人听见,让中华文化得到更好传播,让民族艺术广为弘扬,让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成为我国文化建设、民族复兴的一股坚强力量。
正因如此,艺术工作者们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水平,能够更为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和多元素的艺术加工手法来呈现出更好的作品,还要兼具情怀与格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身体力行地保护我国历史文化瑰宝,为传统文化复兴做出贡献。
(侯梦佳《河南春晚节目出圈,为传统文化复兴提供新思路》,有删改)
材料二:
初看《唐宫夜宴》是在第12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活动中,当时以96.85分排名第7,在舞蹈专业领域并未掀起太大波澜,但此次通过河南卫视春晚意外“出圈”,其热度直逼十多年前央视春晚“爆火”的舞作《千手观音》《俏夕阳》,原因和启示何在?
对比《唐宫夜宴》荷花奖评奖与河南卫视春晚两个版本,不难发现科技助力功不可没。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科技力量的介入已然改变了舞蹈的创作生态,带来舞蹈观念与实践的革新,强化了舞蹈跨界合作与多元交融的艺术表达。河南卫视春晚版《唐宫夜宴》在荷花奖评奖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AR虚拟技术,将舞蹈呈现置放到博物馆厚重深远的历史文化环境中,以震撼的视觉效果钩沉恢宏的唐代乐舞文化,引观众入境并产生奇妙的化合反应——将唐代盛世之象与今之时代发展呼应起来共情通感,继而唤起沉积在人们内心的自豪感,故观众买账、积极助其“出圈”实在情理之中。
如果抛开科技的助力,仅就作品本身而论,至少还有两点“出圈”因素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一是作品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一体两面、不可分割,唯有鲜活的形式呈现方有内容的有效表达。《唐宫夜宴》正是通过生动活泼的舞蹈形式,将作品所包含的积极的历史观、文化观较为准确地传递给观众。例如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为了展现大唐宫廷女子雍容富态之美,就让女演员嘴含棉花、面画“斜红”,身着华服、内充海绵;人物情态灵动娇憨,为了打破古代宫廷生活的谨严乏味,特别安排一些嬉戏场面和生活中的意外小插曲,使观众在诙谐风趣中欢笑,又在庄重辉煌中感动,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艺术效果。二是“小叙事”的创作手法。所谓“小叙事”指的是“日常生活叙事”,对应目前舞剧创作常采用的“宏大叙事”,其特点是在作品题材的选择上不贪大求全,仅截取社会生活的某些横断面作为叙事内容。《唐宫夜宴》巧妙撷取唐代宫廷女乐生活片段融汇在短小的作品体量之内,让一组封存在历史博物馆的唐代陶乐俑“活”了起来,这也恰好迎合了大家在“以歌舞演故事”表演模式的长期熏染下所形成的观赏口味与习惯,自然受到观众的喜爱与追捧。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舞蹈创作的不竭源泉。应该说,河南卫视春晚版《唐宫夜宴》是块试金石,它的“出圈”,超出了当前我们对人民大众之于传统文化审美需求与接受的基本判断,这充分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是内蕴丰富的宝藏,深具“共情力”,值得我们自豪!此次《唐宫夜宴》的意外“出圈”,或如一支兴奋剂,让中国舞蹈创作者与研究者清晰地看到,我们在重新发现传统、转化利用传统、繁荣发展传统,携文化自信走向文化繁荣的道路上大有可为!
(张玉玲:如何看待《唐宫夜宴》出圈?)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体现材料二“舞蹈借助科技”观点的是( )。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棵桃树
陆惠明
老陆的孙子喜欢吃桃子,老陆就去镇上买了桃树苗回来,种在屋前。
一年后,那可桃树长得很茂盛。
又是一年开春,桃树树冠伸展,一树桃花十分喜人。
到了第三年,眼看桃树就要结果了,不料儿子小陆在城里买了房子,为了照顾孙子,老陆和老伴只好跟着儿子一家搬到了城里。
几个月后,村里的老张到城里买东西,就顺便来老陆家玩。老乡邻来,老陆夫妻自然要热情招待,非要留老张在家吃饭。老张盛情难却,喝了一杯酒后,红着脸说,你家的桃树结果了,
老陆像个孩子似的开心,真的?
老张说真的,但是桃子已经没有了,都被隔壁老王家的孙子吃光了。老王对这个小孩子太宠了,一清老早,眼睛睁开就吵着要去摘桃子,其他孩子见他吃的眼热,也想去摘,可桃子已被老王老婆摘光了。
晚上,小陆他们回来了,老陆老伴就讲起老家桃子被隔壁摘光的事。小陆说摘也摘了,吃也吃了,难道回去跟他们吵架啊?乡里乡亲的,不好计较。
老陆老伴却说,那不行,今年事已至此,明年开了春,我们回去把围墙打起来,这样他们就摘不到桃子了。
老陆白了她一眼,兴师动众回去打围墙,打围墙的钱能买多少桃子?这棵桃树就几块钱买的,吃了又如何?再说了,老张的话也不可全信,老王家不可能把一树的桃子都摘了,等过段时间,有机会回老家的话,听听老王怎么说的。
几个月后,亲戚家办喜事,老陆就回老家了。老王见老陆回来,连忙与他打招呼,于是就说到了桃子的事情,老王歉意地说,小孩子太调皮,打了骂了不管用,一得空就爬上那棵桃树,吃了还想吃,实在不好意思……
老陆笑了,小孩子不懂事很正常,贪嘴也很正常,我们不在家,不吃也要烂掉的……
老王尴尬地说,明年等桃子熟了,我一定帮你照看好,顺便的话摘好了送来……也让你孙子尝尝自家的桃子。
老陆哈哈笑着拍了拍老王的肩膀,路程太远,桃子熟了让村里人分享一下吧,你的心意我领了。
回到家里,老伴问老陆,老王怎么说?
老陆说,明年,他帮我送桃子来,让我们孙子也尝尝鲜。
老伴哼了一声,不要到时候连桃子的毛都见不到一根。
转眼又是一年,桃子成熟的季节,却不见老王送桃子来。老陆老伴就说了,这个老王真是个黄伯伯,只有你会相信他的话,要是照我的意思,打好围墙,桃子一只也不会少。
老陆眯着眼睛,你打好围墙有用吗?存心要摘,一堵围墙能拦得住啥?只怕到时候你还是空欢喜一场。不要再为几个桃子纠结了,都怪我,当时就不应该去种啥桃树。
两人正说着话呢,有人敲门。老陆去开门,只见门口站着的是满头大汗的老王,手里拎着一篮沉甸甸的桃子。
老陆老伴通红着脸迎了出来,一定要留老王在家里吃饭。老王千谢万谢就是不肯留下来吃饭。
老王走后,老陆跟老伴说,这下你没话说了吧。
老伴说,没想到老王还真是个讲诚信的人。
从此以后,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老王都会送桃子来。有一年老王送来的桃子非常小,老陆有点纳闷。老伴说,这也正常,好的大的让他们吃掉了。
老陆吼了一声,老王是这样的人吗?
没过几天,村里有个长辈过世,老陆和老伴去奔丧。两人抽空就到家里看看,到了家,两人都惊呆了,只见那棵桃树光秃秃的一片叶子也没有,更不要说桃子了。老伴痛心地说,这桃树怎么死了?什么时候死的啊?
这时,老王听到声音连忙过来,耷拉着脑袋说,这棵桃树早就死了,我也不知道啥原因,也没好意思跟你们说。
那你送来的桃子……
老王回头看了一眼自己家。
老陆夫妻俩顺着老王的目光望过去,只见老王家的场地上也种了一棵桃树,满树桃子十分喜人,只是桃子的个头不是很大。
老陆与老伴突然说不出话来,你,你……
老王说,孙子喜欢吃桃子,但怎么能老吃你家的呢?所以第二年我就种上了,没想到我家的长了桃子,你家的树就枯萎了……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围绕桃子,文章情节设计一波三折,请加以概括。(4分)
本篇小说结尾设计独具匠心,不同凡响。请对小说结尾的妙处进行赏析。(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存孝,代州飞狐人也。本姓安,名敬思。太祖掠地代北得之,给事帐中,赐姓名,以为子,常从为骑将。文德元年,河南张言袭破河阳,李罕之来归晋,晋处罕之于泽州,遣存孝与薛阿檀、安休休等以兵七千助罕之还击河阳。梁亦遣丁会、牛存节等助言。战于温县,梁军先扼太行,存孝大败,安休休被执。是时,晋已得泽、潞,岁出山东,与孟方立争邢、洺、磁,存孝未尝不在兵间。方立死,晋取三州,存孝功为多。
明年,潞州军乱,杀李克恭以归唐,梁遣李谠攻李罕之于泽州,存孝以骑兵五千救之。梁骁将邓季筠引军出战,存孝舞槊擒之,李谠败走,追击至马牢关。还攻潞州,唐以孙揆为潞州节度使揆儒者以梁卒三千为卫褒衣大盖拥节先驱存孝以三百骑伏长子西崖谷间伺揆军过横击断之擒揆以归。
存孝猨臂善射,身被重铠,櫜弓坐槊,手舞铁楇,出入阵中,以两骑自从,战酣易骑,上下如飞。初,存孝取潞州功为多,而太祖别以大将康君立为潞州留后,存孝为汾州刺史,存孝负其功,不食者数日。及走张浚,迁邠州刺史。大顺二年,徙邢州留后。是时,晋军连岁攻赵常山,存孝常为先锋,下赵临城、元氏。赵王求救于幽州李匡威,匡威兵至,晋军辄引去。存孝素与存信有隙,存信谮之曰:“存孝有二心,常避赵不击。”存孝不自安,乃附梁通赵,自归于唐,因请会兵以代晋。唐命赵王王镕援之。明年,赵与幽州有隙,惧而与晋和,反以兵三万助晋击存孝。存孝婴城自守。太祖自将兵傅其城,掘堑以围之,存孝出兵冲击,堑不得成。裨将袁奉韬使人说存孝曰:“公所畏者,晋王尔。王俟堑成,且留兵去,诸将非公敌也,虽堑何为?”存孝以为然,纵兵成堑。堑成,深沟高垒,不可近,存孝遂窘。城中食尽,登城呼曰:“兒蒙王恩,位至将相,岂欲舍父子而附仇雠,乃存信构陷之耳。愿生见王一言而死。”太祖哀之,遣刘夫人入城慰谕之。刘夫人引与俱来,存孝泥首请罪曰:“兒于晋有功而无过,所以至此,由存信为之耳!”太祖叱曰:“尔为书檄,罪我百端,亦存信为之邪?”缚载后车,至太原,车裂之以徇。然太祖惜其材,怅然恨诸将之不能容也,为之不视事者十馀日。
(节选自《新五代史·义兒传第二十四》)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下列对文中知识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梁骁将邓季筠引军出战,存孝舞槊擒之,李谠败走,追击至马牢关。(4分)
(2)王俟堑成,且留兵去,诸将非公敌也,虽堑何为?(4分)
请概括李存孝“附梁通赵,自归于唐”的原因。(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何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
苏轼
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唱著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
注释:
①此词是作者由湖州调任密州时临行前为寄益守冯当世而作。
②“西山八国初平”,借用韦皋出兵西山破吐蕃军,招抚原附吐蕃的西山羌族八个部落事,以指当时新任成都知府冯当世对羌人实行招抚政策,安抚茂州诸蕃部。
③“新曲”二字,借王褒作诗教歌称美益州刺史王襄事(王襄听说王褒是俊才,使他作颂诗,选人依照《小雅·鹿鸣》的乐曲练习并歌唱),转到歌颂冯京的意思上面。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请概括上阕表达了哪些情感。(4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师说》中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这样认为的原因是:“,”。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了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重视人伦情感,是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西方重宗教,中国的特点特重人伦。曾经流传这样的幽默故事:以大象为论题令各国人作文,德国人写“大象的思维”,法国人写“大象的情爱”,华人则写“____①_____”。一幢各族杂居的大楼失火了,某族人忙于背出钱袋,法国人立即抢救情人,华人则奋不顾身地背出老父母。这种谈资是否准确姑不遑论,我这里只取它道出了华人的特点:____②_____。清明节就是凸显华人人伦情怀的节日。
在中华文化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是娘生父母养的,是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所以华人特别感恩父母和祖先,所谓“慎终追远”的“追远”,就是一代一代追寻上去,追本溯源,寻根问祖,认祖归宗。每到清明前后,在台的同胞、海外同胞,纷纷不远千万里,回到祖籍,寻根祭祖扫墓。在纪念祖先时,加深了代与代之间相生相养的伦理亲情,加深了国族认同。国族情结是华人爱国、爱族、爱家的深层精神元素,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在黏合剂。
(摘编自李汉秋《清明节的文化蕴涵》,有删改)
在中华文化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是娘生父母养的,是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下面与例句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2分)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4分)
下面文段有三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3分)
①自上世纪初实行新式学堂教育以来,中小学语文教材几经变化,古诗文在教材中占比几次增减。上世纪90年代,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课文数量开始增加。②2002年前后,古诗文课文在人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占比超过1/3。③2019年由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继续增加古诗文教学内容,并且把这方面的教学任务提前。④小学阶段的增量尤其大,一至六年级教材收有古诗文129篇(首)。⑤过去的小学语文教材也有一些古诗词,但一般不收文言文,统编版教材安排了浅易的一些文言文,比如《司马光》《将相和》《刻舟求剑》,等等。⑥初中和高中的古诗文课文占比,较比以往也有所增加,达到一半以上,教学内容设计的权重则占到约60%左右。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央视网消息:3月20日,为期三天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在北京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本届年会以“迈上现代化新征程的中国”为主题,来自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国际组织负责人、著名的专家和学者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探讨2021年乃至未来5年内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政策取向、重点改革领域和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