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小学语文)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江苏    来源:fenbi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共15分
1

请抄写下面一段话,要求准确美观。(3分)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1)jūn裂________(2)绵gèn________

(3)首________(4)下________

3

古诗文默写(4分)

(1)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2)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3)___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

下列选项括号内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郊外的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完全是由于志愿者们精心管理的结果。(本句句式杂糅)
B、只剩一个老妖,赶出门来骂道:“你这泼猴,其实惫懒!怎么上门子欺负人家!”(句中画线词语是第三人称代词)
C、俄媒:得益于社会制度,中国有信心战胜疫情。(“战胜疫情”是动补短语)
D、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此句是一个假设复句)
5

细菌和杀死它们的抗生素之间的战争,就如同大国之间的军备竞争,精益求精,交互胜出。”下列哪一项的解释最能说明上述比喻的内涵?(  )(2分)

A、在抗生素的强势攻击下,通常会有少数突变的细菌存活下来,它们会繁殖,并保护它们的基因传递下去
B、面对抗生素,存活下来具有抵抗力的细菌不断繁衍壮大;为了消灭这些细菌,人类又研发出更强的抗生素
C、在细菌与抗生素的这场战争中,细菌逐渐占据了优势,和抗生素的关系就像一个慢慢失去平衡的跷跷板
D、人类要研发出能对抗细菌又不伤害人体的抗生素非常困难。若研发失败,人类可能得和细菌共处一段不愉快的时间
6

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五一假期,我们徜徉在瘦西湖风景区,领略自然之美,品味人文之趣,真是怡然自得
B、近期,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篇文章《素颜泰州》,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泰州的众多美食
C、“胡瑗读书节”活动中,语文老师就如何有效阅读的话题说长道短,同学们深感受益匪浅
D、泰州老行当展馆里的游人摩肩接踵,大家饶有兴味地观赏着那些承载着儿时记忆的物品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①。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注】①连敖:接待客人的低级官员。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7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韩信做平民时,生活贫穷,一个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饥饿不堪,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大为感激
B、滕公与萧何都是发现赏识韩信的伯乐,滕公救了韩信一命,萧何追回逃亡的韩信,又都极力推荐,使韩信得到汉王的重用
C、韩信先投奔楚军,追随项梁,后归顺汉军,都只是担任低级职务,难以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在汉军中更是差点掉了脑袋
D、淮阴市中的一个年轻屠户看不起韩信,说他人高马大,佩戴刀剑,实则内心懦弱,还让韩信承受胯下之辱,被全市的人耻笑
8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2分)

(1)若虽大      长:______

(2)于是信视之      熟:______

9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

戴车匠

汪曾祺

戴车匠是东街一景。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

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铁匠店。戴家车匠店门面很小,只有一间,地势却颇高。店里正面的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但是看来戴车匠很喜欢这副对子。板壁前面,是作坊。作坊放着两张车床。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其原理倒是和现代铁制车床是一样的。

靠里的车床是一张大的,那还是戴车匠的父亲留下的。老一辈人打东西不怕费料,总是超过需要的粗壮。这张老车床用了两代人,坐板已经磨得很光润,所有的榫头都还是牢牢实实的。

戴车匠起得很早。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人走到他的工作之中去,是可感动的。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

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斡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儿子塾师过生日,该备一点礼物送去;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似乎他每天派给自己多少工作,把那点工作做好,即为满意。能分外多做几件就很按捺不住得意了。他自然可以有时间抽一袋烟,喝两口茶,伸个懒腰。

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做得了的东西,都悬挂在西边墙上,真是琳琅满目,细巧玲珑。

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

这里的小孩子一年四季有各种各样的玩物:秋天的陀螺,夏天的水枪,春天的竹蜻蜓,过年的兔儿灯。特别是清明,吃螺蛳之后还可用车匠做的螺蛳弓射螺蛳壳玩。孩子们用竹箭的尖端把螺蛳掏出来吃了,用螺蛳壳套在竹箭上,一拉弓弦,哒的一声,螺蛳壳便射了出去。射得相当高,相当远。家家孩子吃螺蛳,放螺蛳弓,因此每年夏天总要从瓦楞里打扫下好些螺蛳壳来。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清明那天,到处是拉弓放箭的声音。

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八岁的儿子坐在门槛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这孩子将来干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

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我去乡已四十余年)。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铁匠店,也都没有了。

(节选自汪曾祺的《戴车匠》,有删改)

10

文章开头写道:“戴车匠是东街一景。”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回忆了有关戴车匠的哪些往事。(4分)

11

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析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4分)

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12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写到了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铁匠店,有什么作用?(3分)

13

汪曾祺自称“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文章“在那么单纯古朴的旧日人物上,在那乡情浓酽的风俗氛围中,隐藏着丰富的底蕴”。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四、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4

阅读下列材料。

“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曲折迂回。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也指转折点。出自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请以“峰回路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少于600字。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
(三)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5

请你认真阅读六年级上册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文后进行教学设计,写清本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具体的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