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19年吉林省特岗教师招聘《中学历史》考试题

分类:特岗教师/吉林    来源:fenbi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史记》的作者是我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  )

2

589年,隋炀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

3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4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

5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6

古埃及国王给自己的陵墓取名为“金字塔”,以此象征无限的权力。(  )

7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

8

工业革命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9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  )

10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  )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

西汉某时期,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12

被誉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李白
D、王维
13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4

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鲁迅
15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其主要原因是(  )。

A、阶级利益取得一致
B、中日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C、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D、百团大战显示中共力量
16

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17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其创始人是(  )。

A、穆罕默德
B、耶稣
C、乔达摩·悉达多
D、孟德斯鸠
18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在英国确立了(  )。

A、联邦制
B、民主共和制
C、君主专制
D、君主立宪制
19

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条约是(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开罗宣言》
D、《华沙条约》
20

1964年,发展中国家为扭转在国际贸易中的被动地位而建立的经济组织是(  )。

A、欧洲联盟
B、七十七国集团
C、世界贸易组织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1

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8分)

22

简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8分)

23

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8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协约。

——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  我们正在为1942年8月或9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料到,到时候能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因此,我无法在这方面做出许诺。

——丘吉尔致苏联政府《备忘录》

材料三  英国政府拒绝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我和我的同事认为,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已经具备极为有利条件。

——斯大林致英国政府《备忘录》(1942年8月)

24

(1)材料一中的宣言是在什么地方签署的?宣言中提到的“三国同盟成员国”指的是哪三个国家?(4分)

(2)材料二中丘吉尔对“登陆一事”是什么态度?目的何在?(4分)

(3)材料三中斯大林所说的“极为有利条件”是什么?(2分)

(4)丘吉尔、斯大林两人中谁的主张符合材料一的精神,谁的主张不符合?为什么?(6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二)

阅读下面的案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学习《早期殖民掠夺》一课时,教师在“三角贸易”子目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①播放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视频片段。

②识读教材《英国在大西洋进行“三角贸易”示意图》和课后活动题。

③请学生通过扮演大奴隶贩子安东尼·培根来介绍“三角贸易”的航线。

④请学生根据上述场景,谈谈对这条航线的认识。

⑤请学生绘制简单的“三角贸易”示意图。

25

(1)案例中,教师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对我们组织教学有何启示?(6分)

(2)案例中,教师关注了学生哪些能力的培养?(4分)

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6

阅读下面选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请依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日本派出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唐与新罗的关系

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玄奘西行

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要求:

(1)教学目标。(3分)

(2)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3分)

(3)板书设计。(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