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19年云南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云南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

《清史稿》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这说明  )

A、军机处取代了内阁
B、清朝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小
C、清朝中央集权加强
D、清朝初期已出现分权思想
2

表格中的言论集中体现了  )

①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②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独立发展

③农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④农本思想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3

唐朝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市》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诗中描绘的现象反映了唐朝  )

A、“市”“坊”界限的打破
B、娱乐方式的新变化
C、“草市”的繁华景象
D、城市商业有很大发展
4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5

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就倡导“节用”。对该思想流派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其代表人物是儒家学派的荀子
B、“兼爱”就是“仁”的思想
C、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重用
D、该派主张有较大的时代张力
6

明末清初有些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分封制会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7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重实用,缺乏理性的精神
B、求善而不在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8

李鸿章说:“近年来华商殷实狡黠者多附洋商名下,如旗昌、金利源等行,华人股份居大半……暗受洋人盘折之亏,官司不能过问。”成立轮船招商局,可吸引华商入股,“不至变为洋商,实足尊国体而弭隐患”。这表明(  )。

①轮船招商局欲效仿西方的股份制

②清政府欢迎西方列强在华投资建厂

③成立轮船招商局是为了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④成立轮船招商局是为了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9

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

A、清末新政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0

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

A、保障了民国初年经济的全面发展
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
C、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
11

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
12

美国战地记者斯诺访问延安后,他把中国共产党人提高到了生气勃勃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地位,批驳了所谓中共不过是从属于莫斯科之傀儡的看法,断言中国人已发展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的局面开创于  )

A、1924年至1927年7月
B、1927年至1937年7月
C、1937年至1945年8月
D、1946年至1949年10月
13

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构想中,农业地位明显上升,原先作为基础和重点的工业化被排在农业现代化之后而居第二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的进程遭受严重挫折
B、“大跃进”和自然灾害影响
C、正确认识四个现代化的关系
D、接受苏联失误的教训
14

解读下列表格,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中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③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④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

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安徽省凤阳县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②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

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16

雅典民主“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士之中”。材料认为雅典民主  )

A、是绝对的自由和平等
B、是一种直接民主
C、易形成集体暴政
D、是少数人的民主
17

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道:“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作者旨在肯定  )

A、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
B、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说
C、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
18

下图是20世纪初欧美国家报刊上的一幅漫画(图中大树意为自由贸易,树底下坐着的是英国,而正在采摘果子的为美、法、俄荷等国)。下列对这幅漫画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

A、英国仍然坚持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激烈
C、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坚不可摧
D、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19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到苏联对社会主义所持的是怀疑态度,而1934年第二次来到时,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的精神。”维尔斯说这句话的主要着眼点是  )

A、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
B、西方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C、苏联与西方暂时处于和平共处状态
D、苏联建设中计划经济体现出的优越性
20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

A、多极格局已经形成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一)

近代中国文化交流改变了传统文化领域,使近代文化丰富而复杂。

材料一: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的100年间,在欧洲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汉学家赖赫准恩在《中国与欧洲》一书写道;那些耶稣会中的人,把中国经书翻译出来,劝读者不但要诵读它,且须将中国思想见诸实行,他们不知道经书中的原理,刚好推翻了他们自己的教义,尤其重要的,就是他们不但介绍了中国哲学,且将中国实际的政情亦尽量报告给欧洲的学者,因此欧洲人对中国文化,便能逐渐了解,而中国政治也就成为当时动荡的欧洲政局的一个理想的模型。

材料二:

“对于我国固有之学,不可一概菲薄,当思有益发明而光辉之。对于外国输入之学,不可一概拒绝,当思开户以欢迎之。”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原则应该是:“吸食与保存两主义并行”。

材料三:

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更灵活的、更激烈的火力,与自身保守的、稳定的传统文化熔于一炉。如果这种有意识、有节制地进行的恰当融合取得成功,其结果能为文明的人类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

——[英]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四:

2013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21

1)材料一中,“中国热”正值欧洲思想界什么时期?“理想的模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分)

2)材料二反映作者对外来文化持怎样的态度?在对待西方文化问题上,近代中国还存在哪些主张?概述其理论依据。(7分)

3)综上材料,归纳中外文化交流的特征,你认为应当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5分)

(二)

材料一:

全球化的第一次波动,通过航行方式把世界各地的沿海地区同各条内陆河流连成了一体。第二次波动(1870-1914年)使第一次波动的成果大为强化,并将其发展到内陆地区。

——麦克尔著《西方的兴起》

材料二:

为了保全自身,不惜毁灭世界经济,各个国家纷纷以提高关税,实施配额和其他方式来阻碍贸易。它们使各自本国的货币贬值,提高税率,降低公共开支以平衡预算,有的国家甚至拒绝承兑债券使很多企业破产关闭。他们还放弃金本位的货币体系,结果所有国防交易都更为艰难。每个国家都试图减少进口以扩大本国的生产和国内就业。换言之,所有国家都试图从不景气中摆脱出来,然而,却使经济萧条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加剧。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夫《新全球史》

材料三:

1945年的历史上新体制再次推动了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空前增长,并在诸多方面暂时减少了社会不平等。1980年以后,技术和政策的结合使全球化的步伐大大加快,然而这一次却伴随着不平等的迅速加大。

——摘自[美]约翰·R·麦克维尔著,王晋新,宋保军译《人类之网》

2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全球化波动的成果与动力。(4分)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4分)

3)材料三中的“新体制”指什么?分析全球化的步伐大大加快的时代背景。(5分)

4)综上材料,谈谈你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认识。(2分)

(三)

阅读下列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回答问题。

西晋末年到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多修筑坞壁,拥有家兵、役使众多的佃客、部曲。这些佃客、部曲没有户籍,是地主的“包荫户”,地主则被称作“包荫户”的宗主。地主既是宗族的宗主,也是土地的主人。北魏初期,就承认了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权,于是就形成“宗主督护制”。当时实行的赋税制度又叫做“九品混通法”。即根据贫富,将民户分成9等征收,正税为每户平均纳调帛2匹、絮2斤、丝1斤、粟20斤。此外,另有附加税,每户平均纳帛1匹2丈,作为调外之费。可是,事实上在征收中,官吏与大族豪门相勾结,向广大农民转嫁负担。同时,徭役频繁,凶年国民无法生活。

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地方守宰不论政绩优劣,一律任期六年,而且没有俸禄。官吏到任后,任意搜刮。改革后规定:地方守宰的任期按政绩好坏为准,不拘年限,制定俸禄制度,严惩贪赃枉法者。

为了稳定社会制度,制止大量人口流动,保证赋税征收。规定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受露田20亩。露田加倍或加2倍授给以备休耕,年满70岁还田于官府。桑田为世业,不需还官。按照规定,桑田需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宜桑田的地区,改授麻田,男子10亩,妇人5亩。

废除宗主督护制度,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田亩,以便征收租调和征发徭役。

废除九品混通制,规定一夫一妇,纳户调帛一匹,田租粟二石,未婚男女4人,从事耕织劳动的奴婢8人,耕牛20头,每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之家的数量。

494年,迁都洛阳,凡迁都洛阳的鲜卑人即洛阳为籍贯,不得归葬平城。下令改革鲜卑族的习俗。定姓族,确认汉人士族的合法地位,同时改变鲜卑族原来的姓氏为汉姓,鼓励鲜卑皇族和贵族与汉人士族通婚,禁止鲜卑人穿胡服,改穿汉服,禁止在朝延中讲鲜卑语,改为汉语,如有违反,加以降黜。

改革曾遭到鲜卑族保守势力的反对,但力量甚微,很快被平息下去。

23

1)概述上述教学内容的主题。(2分)

2)请为该材料撰写一份教学提纲。(9分)

3)如果讲授上述教学内容,你打算采取哪些方式呈现?(4分)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四)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在学习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教科书“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时,某位教师考虑到“雅典民主”的评价是一个重点、难点,为了让同学们掌握它,便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合作参与的教学活动。在学习本课前,教师先宣布准备在班内选举一名历史课代表。除了讲明历史课代表的职责外,该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选,并要求每位参选者必须准备2-3分钟的竞选演讲,阐述自己当选后准备如何提高班级的历史学习成绩。在讲完了雅典民主的内容之后,这位教师便宣布准备采用雅典民主的方式选举产生历史课代表。同学们听了都很兴奋,这种兴奋来源于对雅典民主的向往,来源于自己能参与。

等到选举时,教师请有意参选的同学到讲台前,然后宣布选举人和被选举人资格。他首先宣布借读生没有选举资格,再宣布没有本市户口的同学没有选举资格。这样就有几名同学被迫退出选举,对此大家似乎没有太大争议。可当教师宣布女同学没有选举资格时,女同学大呼不公平,直到教师不得不解释这是按雅典民主程序进行选举后,大家才安静下来。然后教师再宣布每个小组只能出一名代表,又有人退出。随后在剩下的竞选者演讲完了自己的竞选纲领后,由剩下的具有选举权的同学举手表决,这样才选出了历史课代表。

选举结束后,教师既请当选者谈感想,也请落选者、女同学、借读生等谈感受,等大家都谈完了,对雅典民主的全面、客观的评价也水到渠成了。

24

1)分析该体验式教学案例,你认为该教师在教学中抓住了哪几个重要环节,并加以评述。此外,有哪些不足?(9分)

2)就历史教学而言,采取体验式教学有哪些难点,在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五)

刘大年在《当前近代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近代110年的历史基本问题是两个。一是民族不独立,要求在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二是社会生产落后,要求工业化、近代化。两个问题内容不一样,又息息相关,不能分离。”

25

综合所学知识,请从背景、过程、结果、相互关系等方面,就上述“两个问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史论结合,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