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18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题(精选)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安徽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研究者认为“教育目标的确立,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具有持久的动力以实现目标。”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可以(  

A、激励教学活动
B、调节教学偏差
C、引导教学方向
D、明确评价依据
2

许多版本的教科书在分析工业革命的后果时都有这样的观点:“促进了两大对立阶级的形成。有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在教学中引用史料:“1867年,资本主义国家7%的最富有者占有社会总资产的40%。”此设计旨在(  

A、运用史料评写历史
B、依据史料解释历史
C、拓展史料改写历史
D、借助史料考查历史
3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自此至公元189年的四百余年,被称为“中国盛世”下列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内阁制度的建立
B、科举制的成熟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各地商帮兴起
4

贾谊认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黄宗羲认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这两者的共同点是(  

A、提倡天下一统
B、反对君主专制
C、维护中央集权
D、提倡民本思想
5

中国古代科技曾领先世界,下图所示成就最早出现于(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6

以下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7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这表明(  

A、自然经济解体
B、重农抑商废止
C、资本主义萌芽
D、工业革命推动纺织业发展
8

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工业进人“黄金时代”,原因是(  

①政府政策的支持

②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反帝爱国运动

④战时体制的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

史料记载,清朝晚期“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箱箧之类,乡间盛行板箱,中上人家则用皮制者,嫁妆内所备多用硃漆,余则用广漆;光宣之间,西式提箱仿造于沪地,于是旅客多购用之”。这反映了当时(  )。

A、国人皆追求时尚
B、西方文明影响人们生活
C、重工业发展迅速
D、传统习俗不受尊崇
10

抗日战争时期,主动进攻日军,毁坏日军在华北的多条铁路线、公路线,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这场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凇沪会战
1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草案)指出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人民政协这一章程始于(  年。

A、1954
B、1956
C、1978
D、1982
12

据统计,至1982年底,我国80%以上的国营工业企业和30%的国营商业企业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这表明(  

A、社会主义工业化经济顺利完成
B、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到城市
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市场经济活力增强成为主流
13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中,主要从事商业、手工业、农业生产的活动,组成稳定的中产阶级,并且是社会支柱的阶级是(  

A、首陀罗
B、婆罗门
C、刹帝利
D、吠舍
14

“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由此可以看出,文艺复兴(  

A、反对基督教神学
B、提倡追求现实生活
C、旨在恢复古典文化
D、主张推翻君主专制
15

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在1918年写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以及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这里主要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伊拉克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越南战争
16

由于不断的战争,苏俄“工业已经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最大的灾难是1920年和1921年的全国性旱灾,它造成了俄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为此苏维埃政府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开展农业集体化
D、新经济政策
17

“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除武装斗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此开始的标志是(  

A、“华约”的建立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的建立
18

历史教科书中描述“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依托,从而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A、《人间喜剧》
B、《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C、《等待戈多》
D、《约翰·克利斯朵夫》
19

A、缺
B、缺
C、缺
D、缺
20

A、缺
B、缺
C、缺
D、缺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单纯的海权并不可怕,但是海权和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结合起来,就非常可怕了。成功实现了经济制度转变的英国和法国,很快就战胜了传统的大航海帝国——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最终成为了海权时代的胜利者。

英军火炮的射程、威力和精度都是清军的好几倍。英军军舰可以在清军炮台的射程范围之外开炮,随意轰炸清军炮台,还能翻过山头炸到山背后的军事据点。在海权时代,海上物资运输和人员调动占有明显优势。英国从印度运输战争物资和军队,只要30天就能到达广州;而清王朝从四川调动军队前往广州,至少需要在路上走90天。

1874年,中国已经连续在两次鸦片战争中遭遇惨败。直隶总督李鸿章在给朝廷的《筹议海防折》中写道: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糜集京师及各省腹地……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李晓鹏《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

21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英国战胜其他航海国家的史实。(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鸿章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所采取的措施。(3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启示。(6分)

(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危机的威胁下,欧洲的关税壁全逐年加高,各国为了自己的生存和民族利益,竞相采用关税战、倾销、货币战等手段争夺有限的世界市场,最终导致多边贸易支付体系的崩溃和集团对抗。在国际经济原有秩序崩溃后,各方进行寻求经济合作的尝试,但是由于霸权主义和国家之间的矛盾,每个集团都谋求自身的利益,反而加剧了经济危机。随着商战逐步升级,几次的国际协调都以失败告终。国际关系既复杂混乱,又波动频繁,到最后所有的手段都用尽仍不能解决矛盾,不得不付诸战争。

——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当商业竞争必须采取损害别国利益的手段时,就升级为商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各国失业问题特别严重,目前已创下30年代大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1993年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失业人数达3500万,平均失业率高达7.8%,加上半失业和潜在失业者可达5300万。如果失业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和争夺市场的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为了“民族的生存”,这种商业竞争就不可避免地升级为全球商业大战,并导致更剧烈的国际冲突。

——高德步《从“冷战”到商战: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

22

1)根据材料概述国际商战的表现形式,简述“冷战”后国家商战加剧的因素。(11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商战的消极影响。(4分)

(三)

阅读历史教科书下列内容,回答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查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中国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会成员达成广泛一致,形成了“上海共识”。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

23

1)概括上述教科书内容的主题。(3分)

2)围绕上述主题撰写一份教学提纲。(6分)

3)根据上述主题和教学提纲,可以采取哪些板书形式呈现上述教科书的内容?(6分)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四)

材料

《安史之乱》教学情境设计

【情境营造】

用大屏幕打出唐玄宗的画像和白居易的《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渔阳孽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课堂设问】

问题1:盛唐时期出现“安史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他只图享乐不理朝政,任由奸臣当权结果导致“安史之乱”)

问题2:“安史之乱”对社会造成了哪些严重影响?(唐朝统一局面被破坏,形成了“落镇割据”的局面)

24

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安史之乱》教学情境设计的不足之处。(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历史教学情境设计的主要依据。(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五)

材料: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诸因素,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风俗习惯等,在不断地进行传播和接受。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和冲突。

2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明的交流与互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楚,史论结合,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