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师公开招聘/辽宁    来源:fenbi
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下列物质在水处理过程中肯定不会用到的是( )。
2011年2月15日,苹果公司首度承认其在华供应商苏州建联科技有137名员工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人长期接触正己烷,将会出现乏力、肢麻等周围神经炎症状,严重的会导致神经元损伤。下列有关正己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稀土”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已建立出口管制措施。与
都是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下列物质中,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颜色变化的是( )。
①过氧化钠
②氯水
③亚硫酸钠
④氢碘酸
⑤绿矾
已知X、Y、Z、W、R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按W、R、Y、Z、X的顺序依次减小,Y、R同主族。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在离子浓度均为0.1 mol/L的下列溶液中,逐渐加入(或通入)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排列错误的是( )。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H-H:436 kJ/mol;F-F:153 kJ/mol;H-F:565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下列对有关化学事实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
用分子轨道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粒子是( )。
铝试剂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铝试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下列比较中错误的是( )。
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一定质量的铝镁铁合金投入300mL2mol/L硝酸中,合金完全溶解后逸出3.36L(标准状况),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渐加入3 mol/L
溶液,得到沉淀质量最大。所加
溶液的体积是( )。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在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等量的氮气和氢气,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并分别在t min测定其中
的质量分数,绘成如右图像,请回答:
(1)A、B、C、D、E五点中,尚未达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 。
(2)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 (填“放”或“吸”)热反应。
(3)AC曲线是增函数曲线,CE曲线是减函数曲线,试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角度分析,说明理由。
(14分)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常见非金属固体单质A与常见金属单质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C,C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和气体E,D既能溶于强酸,也能溶于强碱。E在足量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体G,G在大气中能导致酸雨的形成。E被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得到无色溶液F。溶液F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发生反应,生成物之一为H。H与过氧化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其溶液显黄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单质A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
(2)B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G与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消毒杀菌剂二氧化氯。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 ,当生成2 mol二氧化氯时,转移电子数为 。
(4)溶液F在空气中长期放置生成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5)H的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现象为 。
(14分)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设计和分析。
【试题】用下列三种方法来制取等质量的硝酸铜:
①铜跟浓硝酸反应
②铜跟稀硝酸反应
③铜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方法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B.三种方法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是:③>①>②
D.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①>②>③
解题结果对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4分)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上述三种制硝酸铜的方法中最好的是 ,为什么? (3分)
(3)根据上述答题情况统计,选A的学生占50.2%,选AD的学生占35.8%,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7分)
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 ;若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 。
(4)为实现氨的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 (填装置代号);化合物X为 (只写一种),的作用是 。
化学基本理论是高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理论是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内容之一。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比较零散,若是死记硬背,则事倍功半,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请简述开展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主要教学策略。
案例:
下面是三位化学老师关于“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课堂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
教师1:从铝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铝土矿的成分引入,展示工业上用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从对工艺流程的步骤分析氧化铝的成分和性质。
教师2:从日常饮食中油条制作曾用明矾和小苏打做发泡剂,引出氧化铝的两性。
教师3:从提出问题“铝制炊具加热或与酸、碱、盐接触时铝元素是否会溶进食物?”开始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引出氧化铝的生成和性质。
问题:
(1)“两性”是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主要化学性质,请分别写出氧化铝和盐酸反应,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分)
(2)请说明这三位老师课堂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所体现的课程理念和各自的特色。(3分)
(3)简述课堂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常用方法(不少于3种)。(5分)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乙酸的内容标准是:知道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化学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的部分内容。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及“甲烷、苯、乙烯、乙醇”等内容。
要求:
(1)请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4分)
(2)完成“乙酸的酯化反应”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