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省南京市教师招聘《中学历史》题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江苏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1-20题,每题1分;21-30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是( )。
A、时空观念
B、史料实证
C、历史解释
D、唯物史观
2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同一历史事件的叙述。据此推断( )。

A、禹率先打破了禅让制
B、启建立了夏王朝
C、王位世袭制逐渐确立
D、益主动让位于启
3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以及有关封禅和“禁书”等重大问题上,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最后由皇帝裁决。这种议事制度被称为朝议制度。下列对于这一制度理解错误的是( )。
A、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
B、为加强对地方控制而设立
C、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
D、一定程度上制约君主专制
4
《金刚经》印于公元868年,由于其印刷精美,而被世人瞩目,从其印刷的记忆水准推断,它应为印刷技术发展到成熟之作。学术届称印刷术达到此水准,至少应经历20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据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中国印刷术产生于隋唐之际
B、唐朝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
C、唐朝已经运用彩色套印技术
D、《金刚经》是活字印刷的精品
5
《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 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味尊崇,裁决机宜,悉由票拟”。材料反映出( )。
A、明初彻底颠覆元朝制度
B、内阁成为决策机构
C、内阁成为中央监察机关
D、内阁地位不断提升
6
有人评论某字体:花卉画中之花、瓣、茎、叶,亦是用此笔法,故而线条或流畅柔软,或坚硬如铁。这种字体可能是(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7
“公和永”……怡和与公平洋行接踵而兴,各建一厂,每厂亦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三厂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务,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自光绪8年至13年,营业失败,三厂资本耗损殆尽。该材料表明“公和永”等三家工厂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深受各级富吏盘剥
B、规模小且设备陈旧落后
C、过分依赖外国市场
D、一战结束导致企业衰亡
8
某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依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B、新文化运动彻底扫荡了封建纲常礼教思想
C、工、商、学各阶层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
D、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9
某历史档案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坚决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主张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C、坚持和平与民主建国的方针
D、倡导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0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封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待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该电报意图是( )。
A、赢得平津战役的胜利
B、为渡江战役奠定基础
C、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D、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11
下表是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时的节目,这反映出( )。

A、电视节目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B、国家大规模开展“一五计划”建设
C、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初步推进
D、中国初步确立“一边倒”外交方针
12
一份美国文件记载: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接纳赤色中国人的抨击。”这表明,美国( )。
A、无条件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
C、迫于苏联压力与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
D、企图破坏中美双方签署的《联合公报》
19
这个画派的画家推翻了传统的光学,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揭示现象(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21
《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西汉)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据此,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太学是国家培养管理人才的官办学校
B、儒学教育培养人才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C、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D、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吏来源的陈规陋习
22
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的商税税率大约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需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由此可知( )。
A、宋朝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
B、明清时期商人地位开始提高
C、封建政府的商业政策有时较为宽松
D、宋朝时商业税超过农业税
23
《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在此“近代某场战争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场战争以后( )。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C、清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4
近代某思想家“第一次将西方近代重要学术著作比较完整的直接介绍到中国来。它震动了整个思想界,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为当时求进步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种同传统儒家思想截然不同的新思想。”该思想是( )。
A、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中体西用
B、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C、主张国家附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D、猛烈的抨击封建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27
克利斯提尼用全新的,基于理性的体制,这个体制是( )。
A、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力
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C、设立陪审法制
D、“戏剧津贴”公民发放
28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以下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美德即是知识
B、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万物都是水形成
D、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29
1936年,罗斯福二次竞选的基金其中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于1932年的25%下降为4%,罗斯福说:“有组织的大财团,在美国历史上……紧紧抱成一团,反对一个总统候选人,这还是第一次!”是由于罗斯福( )。
A、为减工减产农民提供补贴
B、推行《全国工业复兴法》
C、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D、大力推行“以工代赈”
30
依据2017年新课标要求,高中历史三类课程构成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整体结构,其具有的特性是( )。
A、关联性、层次性、渐进性
B、关联性、层次性、衍生性
C、基层性、关联性、衍生性
D、基层性、层次性、衍生性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
——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
材料二: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使)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
31
(1)材料一中“共同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先秦和汉朝的思想家们为强化“共同体”提出哪些观点?(4分)
(2)据材料二黄宗羲概括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分析黄宗羲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3)据材料三指出国人的“天下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原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国人“天下观”的演变,体现了怎样的时代发展趋势?(2分)
(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说金本位制就是英镑本位制,这并非夸张。英国的货币政策影响或支配着其他国家的货币金融关系,英格兰银行制定了世界利率水平,这就是各国利率一起上下波动,同时其他国家的能力只是使其国内利率水平与世界利率水平之间保持一个微小的差额;英镑汇票用于世界范围的贸易或成为外国的替代货币,而英镑利率则由伦敦操纵,实际上是英格兰银行在管理国际金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货币秩序是金字塔形的格局。弱小国家处于最低层,发达工业国家处于上层,英国则处于塔顶。但是,自19世纪末期开始,英国逐步丧失了工业垄断地位,后起的美国和德国赶上并超过了英国,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从1870年的31%下降到1913年的14%,美国则从23%上升到38%,德国从13.2%上升为15.7%,英国失去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在美、德等国经济崛起的情况下,英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垄断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
由于帝国主义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维持金本位制的一些必要条件逐渐遭到破坏。到1913年,英、美、德、法和沙俄为准备战争和巩固政府应付经济危机的能力,以聚敛了世界黄金储备的2/3,并竭力搜刮国内流通的黄金,把它集中在国库中,这就破坏了黄金在国内国际间的自由流通。一些国家由于政府支出急速增长,大量发行银行券,于是银行券兑换黄金越来越困难,黄金自由兑换的原则也遭到了严重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失去了保障。一战爆发后,各国停止银行券兑换,并禁止黄金出口,国际金本位制遂宣告瓦解。
——黄鸿春《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演变》
材料二:布雷顿森林协定之所以受到广泛欢迎,是因为它满足了民族国家政府避免对经济实行紧缩控制的共同愿望,“允许各个国家进出口黄金而不受惩罚。赤字将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助,以及由该组织批准的小幅汇率调整来纠正”,从而“使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当局,在很大程度上免受市场的国际压力”。协定所建立的既要保持有限存量黄金的使用、又要满足无限国际交易融资需求的金汇兑本位制,意味着美国作为关键通货发行国,须以其国际收支赤字满足国际贸易流动性的需求。问题在于:“该体系的设计是使赤字成为必要,但从未明不,在不削弱对美元价值信心的同时,满足流动性需求,赤字到底要多大或多小”。由于协定对这个问题没有提供明确答案,在1958年至1968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的巅峰期,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从10.58亿美元激增至250.16亿美元。
——金卫星《冷战期间黄金制约下的美元霸权》
32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镑本位制”得以确立的原因和表现。(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广泛欢迎的原因。分析制约美元霸权的因素。(5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评近现代国际货币体系。(4分)
三、教材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第33题5分,第34题10分,第35题15分,共30分
(三)
【教科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教学分析】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主体:高一学生。




33
结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情,从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本课教学目标。(5分)
34
结合教材,如何理解【本课要旨】中的“清末错综复杂的矛盾交汇,使武汉三镇成为辛亥革命的突破口”,命制一道能够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式”选择题,写出参考答案和设计意图。(10分)
35
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确定并写出本课的一个教学主题,并撰写体现这一主题的教学活动过程。(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