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师公开招聘/福建    来源:fenbi
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是( )。
下列词语字形正确的是( )。
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下列造字法相同的一组是( )。
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诗人余光中曾说“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评价的是( )。
下列关于小学识字与写字的表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不相符的一项是( )。
下列关于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与评价建议的表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不相符的一项是( )。
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寄小读者》是现代作家的作品。
钱钟书的中国现代杰出讽刺小说被称为“新《儒林外史》”。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家创作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阅读目标要求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写作教学目标的第一学段定位于,第二学段开始习作。
工具性与统一,是语文课程基本特点。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题。(5分)
别相饯诸友
何景明
双井山边送客时,满林风雪倍相思。
西行万里遥回首,太华终南
注释:①陕西终南山
简析该诗后两句的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2题。(5分)
荆轲刺秦王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1)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2分)
(2)翻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在诗意里追寻“文化原乡”
李斌
①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去年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能够以如此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②“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再合适不过。观众为武亦姝、陈更、彭敏等选手的才华所折服,也为白茹云等普通参赛者的励志故事所感动。古诗词虽然“曲高”,但“和者众”,从50后、60后到00后,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文化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所以《中国诗词大会》能够靠着“熟悉的陌生题”,大面积地唤起观众的参与感。尤其是在春节这个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团圆的节日里,跟随节目一起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让团聚别增了思接千载的文化韵味。
③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灿若星汉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纵横捭阖的集纳,让观众不禁发出对传统文化的由衷钦佩。“铜雀台”是谁修的?“谢公屐”的“谢公”是谁?“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看”怎么读?类似“日用而不知”的知识,在丰富观众眼界学识的同时,也激发起不少人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既有丰富多彩的内涵,也注重切身感、共同性,正是《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传统文化热”带给我们的启示。
④“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一位观众的感触,引来许多人同声感慨。农民大姐白茹云曾患淋巴癌,诗词给了她用朴实乐观直面清贫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也让人看到了文化滋养如何对抗命途多舛。65岁农民王海军,一边摆着修车摊,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如果有人帮他改一个字,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生活的平凡,挡不住内心里对诗意远方的向往。而古典诗词的力量,正在于穿越千年而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惊涛骇浪时给予他们平静的力量。诗心是个人的,而诗意是共同的,诗歌里有的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有的是慰藉人生的精神给养,有的是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正像一位参赛者所说,热爱古诗词,只因其中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的这种感觉”。
⑤有人疑问,古诗文默写在高考语文中占比不多,为什么要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去背?以“应试心态”对待传统文化,难免会产生“划不划算”的困惑。一位大学生如此回应:“背诵的许多内容已经忘记,但在诵读经典时,心灵受到的触动、激发的思考和从中汲取的养分,将受益终身”。我们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文本,不是因为它们行将消失、即将毁灭,也不是因为我们忧思古人、恋旧复古,而是因为它们记述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在今天这个文化多元、选择多样的时代,我们应有视通万里、贯通中西的容纳胸怀,也要激发返本开新、别开生面的时代创新力,但决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根脉。说到底,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仍然渴望着古典诗词的甘霖,恰如现代中国的前行,同样需要从传统的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
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文化是流动的历史,让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我们才能怀着自信从容前行。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2月9日)
《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风靡全国请简要概括原因?(6分)
解释第四段中“诗心、诗意”的意思。(4分)
第五段中“说到底,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仍然渴望着古典诗词的甘霖,恰如现代中国的前行,同样需要从传统的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这段话能否删掉?从结构层次来说明。(5分)
(针对六年级学生)给第五段课堂教学设计一个板书,并说明设计的理由。(9分)
第三学段关于习作教学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据这一要求为六年级写一份记人作文教学设计。(只需设计要点)(12分)
《草房子》读书会的课堂实录节选
师板书:秃鹤 桑桑 细马 林小康
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四个人物。(师与学生确认自己的身份)
小组讨论。
师:好,最后的决赛开始了。我们一组一组来,我们先让班长大人来。班长大人是谁呀?
生:杜小康。
师:好,杜小康先来,你上面来讲,你是最XX样的人,然后举例告诉大家,好吧。大家听好了,待会我要征求你们的意见,他的理由成立不成立,成立我就给他投上一票。
杜小康:我是一个最敢做敢当的人。因为当我和桑桑在草坪不小心用火把草坪燃烧了,而当桑桑知道这件事之后,当着全体师生的面说,谁放了这场火,而我站出来说是我放的,所以我是一个敢做敢当的人。
师:桑桑就不敢承认啊,他说自己是一个敢做敢当的人,行吗?
生:行。
师:那就投他一票了。他承认他放了火。你们是什么样的人?
生:我觉得细马是一个最有孝心的人。自从我的爸爸去世以后,我们家也没有一所好房子,我就为妈妈造了一座草房子。完成了爸爸没完成的心愿,而且当妈妈伤心的时候,我就开导他,所以我觉得我……
师:最有孝心是吧。我特别喜欢孝心的孩子,他有孝心吗?
生:有。
师:你们呢,我特别想知道秃鹤还是最什么样的孩子?
生:我是最有自尊的人。那次我秃头为大家出丑了,大家都不理我了。给学校抹了黑,我用这种特有的方式,伤害了自尊。
师:你是一个最有自尊的人,还有吗?
生:我是一个头发最少的人。
(观众大笑)因为我是一个十足的小秃子。
师:头发最少还变成优势了。那你们呢?
生:我觉得我是一个最有礼貌的人。大家都管秦大奶奶叫老太婆,我和她初次见面就有礼貌地说“奶奶”。
师:所以秦大奶奶特别喜欢你,只有你叫她。
生(亲切地):奶奶。
(观众笑)
对这次成功的读书会做简要分析。(8分)
就新课标要求,类似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6分)
2017年12月某日,武汉地铁线上,一名年轻男子睡着了,他手中的手机屏幕上亮着几个字:“需要让座请叫我。”这一举动,被其他乘客拍下来传至网上,不到两天,该视频的浏览量高达1900万次,小伙子说,这只是应该做的事,希望“能多点正能量的东西”,这件事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不得套作或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