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21年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中学语文》题 (精选)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福建    来源:fenbi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东临碣石,。(曹操《观沧海》)

2

今当远离,,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3

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4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5

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6

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游山西村》)

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语言是重要的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

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命题应以作为试题的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10

自然风光、、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二、文本解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30分。
(一)

(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题。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1

这首小诗题为“春雨”,并不咏春雨其物,也不描绘雨景,而是写春雨带来的“喜”意。不过,“喜”意不曾显露在字面上,它蕴含在意象之中。请从诗中“语”“落”“漫”三个词中任选一个进行赏析。

(二)

(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

谢太傅泛海

刘义庆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而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注】①谢太傅,即谢安  ②孙兴公,即孙绰  ③王,指王羲之

12

(2分)指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本字。

(1)太傅神情方王

(2)舟人以公貌闲意说

13

(2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4

(4分)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2)如此,将无归。

15

(4分)面对风浪,谢安怎么表现?人们如何另眼相看?

(三)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7题。(12分)

滋味的记忆

记得在德国留学的第一年冬天,某一晚读到法国汉学家谢和耐写的《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书中对南宋临安城里各式小吃的生动描写,让我直流口水。回想起午饭时在食堂囫囵吞下的寡味土豆和油腻香肠,我顿觉饥肠辘辘。对我个人而言,那种思乡远比举头望明月来得直接和强烈。当时觉得,只有一碗热气腾腾、撒上葱花的阳春面,才能解开那乡愁。

小馄饨、卤肉饭、砂锅鱼头、海南鸡饭、云吞面、油墩子、冬阴功汤、臭豆腐——每一个人灵魂深处都藏着对家乡美味的记忆。然而,对滋味的记忆究竟是如何保存的,却少有人深究。滋味绝不只是味蕾的问题。

知识分子最关注的知识传承是以文字为基础的,他们往往容易忽略其他途径。由于原料和烹调方式的复杂性,亚洲的美食传统必须依靠“亲知”,而不是书本知识来传递——没有吃过手擀面,就很难品尝出它是否正宗;没有见过父母亲手做手擀面的过程,就很难掌握其中的诀窍。菜谱和菜肴的滋味之间只隔着一个人。

美国“网飞”公司的纪录片《街头绝味》用一种近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式,让大家明白美味这样的“小传统”的价值及其脆弱性。美食不仅关乎食物。很多亚洲城市的基础设施薄弱,一些社会底层人家根本不具备做饭的条件,街头食物就成为他们填饱肚皮的不二选择。因为摆街边摊所需本钱不多,不少街头大厨可以迅速自力更生。有些美味实在是出于无奈。曼谷街头有一位戴着摩托车眼镜炒菜的“痣姐”——年轻时一场大火烧光了她的所有家当,原本用来做活的缝纫机也没了。于是她不得不开始在市场上帮妈妈炒面,一直炒到了72岁,闻名东南亚。日本大阪街头的筑元丰次,原本想开家居酒屋。当他攒够了钱时,父亲过世,他拿出一大半钱用来安葬父亲,剩下的钱只能开街边店了。最开始他请不起伙计,为了应付络绎不绝的顾客,想出了用喷枪炙烤金枪鱼的办法。不料烤鱼异常美味,大受欢迎……每一道街头美食背后都有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城市的人情冷暖与悲欢离合。

如今,街头美食在林立高楼的缝隙中勉强生存。卫生要求、地租上涨和政府规划等因素正在极大地考验着他们。我们很难想象,没有了煎饼果子的天津,缺少了热干面的武汉,失去了小面和抄手的重庆……没有了街头的“小人物”,一条街就没有了风情,一个城市也就丢失了灵魂。舌尖可以直达心底,忘却了一种滋味,也就失去了一份情义。

选自《书城》2019年第9期

16

(6分)此句篇末作者总结道:“舌尖可以直达心底”,请联系全文,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缘由。

17

(6分)作者写“滋味的记忆”要告诉人们什么?请举两个事例,并简要分析其含义。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四)

教学设计(教学文本为上题《滋味的记忆》一文,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

18

(10分)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要求,结合文本特点,指出《滋味的记忆》一文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并作简要分析。

19

(10分)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传承中华文化”的要求,以《滋味的记忆》为文本,设计一个以“了解家乡饮食口味”为主题的学生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语文学习活动。(写出流程即可)

20

(10分)阅读下面《滋味的记忆》教学导入语案例,评点其好处。

案例:今天我们学习《滋味的记忆》。这个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中心词是“记忆”,修饰词是“滋味”,平白如话,谁都能看懂,但老师还是想请同学们就题目提出一个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并且写下来。老师将会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由它们来组织今天的课堂。要找出问题,就必须选定一个角度,那么,就这个题目,有哪些角度呢?比如从“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角度,都能提出问题,大家还可以跳出这些角度,提出问题。

四、作文题。本大题共50分。
21

题目:雕琢

要求:自选角度,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