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师公开招聘/江苏    来源:fenbi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 )。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 )因素决定的。
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目标管理是一种以( )为中心的管理。
新课改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初中阶段课程设置( )。
作为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去客观的认识世界。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 )特点。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的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体现了( )。
以下教育论点和孔子无关的是( )。
常常用于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
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
“过目成诵”反映的是人的记忆力有很高的( )。
教师在讲“鸟是有羽毛的动物”的概念时,列举会飞的蝙蝠、蝴蝶、蜜蜂等动物来帮助学生理解鸟的本质特征。这种教学运用了( )的教学法。
皮亚杰认为守恒概念的形成阶段在( )。
关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几乎不需要或很少需要意识参与的迁移是( )。
“前怕狼,后怕虎”属于下列哪种心理冲突?( )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的是人格的( )
“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皆是( )的写照。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采取的规则、方法、技巧等的综合是(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规定,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
教师王某在课堂上用方言而不用普通话教学。王某的教学行为( )。
某初中开展“法制教育日”活动,要求父母配合。有些父母说:“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应该做好法制教育工作,我们工作那么忙,没有时间进行法制学习。”这些父母的做法( )。
教师对于解除收容教养后复学的未成年人应当( )。
班主任张某按照学生期中考试成绩安排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排在最后排。张老师的做法( )。
从根本上来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 )。
有位学生将纸屑随意地扔在走廊里,王老师路过捡起纸屑丢进旁边的垃圾桶里,该学生见后满脸羞愧。王老师的行为体现的职业道德是( )。
下列关于我国义务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下列关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学校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作为导师的李老师手把手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这体现了李老师( )。
在一次随机调查中,调查者问教师“您热爱学生吗?”90%的教师回答“是”,转而问学生“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学生回答“体会到”的只有10%。这说明( )。
胡老师工作勤奋,上课时总是尽可能地讲完重难点,但是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令其苦恼。胡老师最该反思的是( )。
明清之际,思想家、教育家黄宗羲就指出:“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陶行知则更明确地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些都说明教师具有( )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为了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 )。
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教育性教学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 )。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开口说话”。这充分运用了( )的德育方法。
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
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言语向学生系统地教学的方法。下列属于讲授法的是( )。
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可以表现在( )。
抑郁症的表现是( )。
学校应当建立与家长之间的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特别需要通报的内容是( )。
陈亮上语文课时没有完整地背诵课文,孙老师随口说了句“笨蛋”,并罚他放学后抄写20遍课文才能回家。陈亮用午休和课外时间抄写课文,抄到晚上7点才回家。孙老师的行为损害了学生的( )。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分是( )。
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我国学校教育包括( )。
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学内容,“三艺”指( )。
教育活动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三结合”指的是( )。
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学校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是( )。
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存在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
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上,荀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必须无条件服从教师的指挥。( )
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最早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学家是夸美纽斯。( )
智育实际上就是文化课教学。( )
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
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自我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人际关系。( )
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这叫作注意的分散。( )
气质更多地体现了神经系统基本特性对行为的自然影响,因而具有天赋性和跨文化的一致性。( )
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研究表明动机越强,解决问题的效率越高。( )
何老师班上的小龙,经常迟到、旷课、不完成作业,还欺负同学。在多次批评教育无效后,何老师决定到他家去一趟,向他父母“告状”。到小龙家后,何老师惊奇地发现他正在做家务。见到何老师,小龙吃了一惊,但还是喊了一声“老师好”后跑回房间里。同小龙父母交谈后,何老师了解到小龙家庭贫困,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疏于教导,让孩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但这孩子在家还挺懂事,也能帮忙干活。于是,何老师把本来“告状”的话收了回来。第二天,何老师在班上表扬小龙懂礼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表扬小龙在家能做家务,希望同学们能向小龙同学学习。接下来,何老师安排小龙负责班级卫生工作,并对他的尽职尽责及时予以表扬。没过多久,小龙在课堂上认真多了,同学关系也融洽了,还成了何老师的得力助手。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何老师的教育行为。
某校一年级新生李波,其家长从事废品回收工作。有一天,李波脖子没洗干净,在学校上课时被老师发现,老师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讲卫生,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让你那收破烂的父母把你的脖子洗干净。”老师的这种做法,给李波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个老师的课,李波就觉得大家都在盯着他的脖子看,并想起老师说的那句话,感觉抬不起头来,这种心理妨碍了他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学习很差。结果考试不及格,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他。李波终于忍不住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找到学校领导,要求换班级,学校领导知道这个事后同意了。换班级后,李波在各方面的表现都较为不错,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
综合案例,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分析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如何对待学生。
“考试的时候,我很紧张,不过一想到考完后就可以玩电脑游戏了,心里便好受多了。我认真地做卷子,不知不觉地就写完了。老师把卷子发下来分析试卷,我一看自己的考试成绩是72分,及格了,有进步了,还不错,心里很高兴。但在老师分析试卷的时候,我和同桌说了几句话,老师走过来让我不要太兴奋,说别看你成绩是72分,排名却是第48名,全班倒数第四。我的头立即低了下去,我考得再好也考不过人家,我总是失败,唉!
以上是一位学生考试结束后的自我感受,请结合新课程改革,运用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对案例中的教师行为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