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17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安徽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
1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粗(guǎng)      蹿(cuān)出      (zhì)热      千(shèng)之国
B、(jǐ)梁       (jīn)持      (míng)目       衣(guàn)楚楚
C、戏(xuè)      (qiǎng)迫      骨(suǐ)      怙恶不(quān)
D、(juān)刻      (zuò)坊     (liǎn)财      闭目(sè)听
2

下列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吐故纳新 苦心孤诣 贻笑大方 相濡以沫
B、雕虫小计 如火如荼 姹紫嫣红 防微杜渐
C、巧舌如簧 韬光养晦 吹毛求疵 欢呼鹊跃
D、班门弄斧 甘之如饴 穷兵渎武 绞尽脑汁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前的基础教育界,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日益深入,是一个对教育价值观的认识逐步达成共识的时代。
B、丝绸之路,一个诗般浪漫的名字,承载着沿线各国互通有无、各民族文明交流互鉴的辉煌历史。
C、来到张家界景区,我被大自然巧夺天工的奇丽景观震撼了,迫不及待地掏出相机拍摄起来。
D、对于那些以权谋私、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违法乱纪的干部,必须依法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4

 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到底是今天去图书馆?还是明天去?”妈妈走进书房,大声问我。
B、上了大学以后,我特别喜欢诵读唐诗,如:《蜀道难》《琵琶行》等。
C、中华大地上,无数平凡的劳动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和忘我的拼搏 奉献,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D、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
B、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电影《红高粱》是根据他的同名小 说改编的。
C、安徒生是丹麦作家,其童话作品《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白雪公主》等为世界 各国小朋友所喜爱。
D、“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二、填空题。请根据各小题提示填写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6

古诗文填空。

(1)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勃《滕王阁序》)

(2)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3)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三、阅读鉴赏题。请仔细阅读文章后回答下列各题。
(一)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7

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1)然伏行              隆:

(2)根拳而土          易:

(3)促尔耕,尔植   勖:

(4)而幼孩              字:

8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橐驼种的树生长茂盛,果实硕大,其他人暗暗效仿,却赶不上他,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明白“顺木之天”的道理。
B、郭橐驼认为,种树没有什么诀窍,只要随便将树种下,然后弃之不管、顺其天性,让其自由生长就行了。
C、一些人在树木种上以后,过于呵护,经常光顾侍弄,反而背离了树的本性,对树木造成了伤害。
D、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郭橐驼种树说明一个为官治民的原则——要顺应百姓,不要过多地干扰他们。
(二)
采蒲台的苇

孙犁

       ①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草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②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③我来得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④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⑤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⑥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⑦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们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12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⑧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八路?”“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⑨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起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⑩敌人杀死了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⑪“没有!”“没有!”

       ⑫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著名散文100篇》)

10

试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2)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11

为什么说“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

12

当前,青少年精神缺钙的现象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请你给他们推荐一部有利于塑造其坚韧性格、培养其民族精神的经典小说,并说说推荐阅读的理由。

(1)小说名称:《

(2)推荐理由:

四、课程理论。请仔细阅读要求后作答。
13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语文课程评价应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功能。

(2)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表达和的能力。

(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14

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要“多认多写”,让学生把汉字写正确,写规范。(  )

15

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

16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

五、案例分析与教学设计。请仔细阅读文章后回答下列各题。
(三)

(上课铃声一落,于老师挎着一只盛着水果和蔬菜的篮子走进教室。)

班主任:于老师,您怎么挎着篮子来上课?

师:我家来了一位客人,买点东西准备中午回去招待一下。刚走到学校,上课铃响  了,没来得及送到办公室。

生:于老师,我给您送到办公室吧!

师:别!我正好用它来上说话课。

(学生睁大了眼睛,露出了新鲜、好奇并略带怀疑的目光。)

师:小朋友,我家来了一位客人,我买了些什么东西招待他呢?小朋友注意看。看  看谁能说一说。

(于老师说完,把一捆韭菜、一捆苔菜、一把蒜苗、两只萝卜、七个苹果、八个橘  子、两串香蕉一一拿出来,放在讲桌上。)

生:于老师买了韭菜、苔菜、蒜苗、萝卜、苹果、橘子和香蕉招待客人。

生:于老师买了很多东西招待客人。有韭菜、苔菜、蒜苗、萝卜,还有苹果、橘子 和香蕉。

师:请你们把每样东西的数量也说出来,就是说,有多少韭菜,多少苹果……

生:(走到讲桌前,看着说)于老师买了一捆韭菜、一捆苔菜、一把蒜苗、两只萝卜、七个苹果、八个橘子、两嘟噜香蕉招待客人。

生:应当说“两串香蕉”。

师:下面,我要求大家不但要说出各种东西的数量,还要说出它们的特点,比如,  什么颜色啦,什么气味啦,什么形状啦……同桌之间先说一说,说的人可以站起来,一边看一边说。两个人说的时候声音不要太大。

(小朋友练习说)

师:大家说得很带劲!有的小朋友说得准确、生动。谁能到前边来说一说?

生:于老师买了一捆绿油油的韭菜,一捆绿油油的苔菜,一把细长的嫩蒜苗,两只  绿油油的萝卜,七个红红的苹果,八个黄澄澄的橘子,两串香喷喷的香蕉招待客人。

师:小朋友说得很好,但萝卜的颜色是“绿油油”吗?

生:青青的萝卜。

师:小朋友说得很好……

                                   (选自《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有删改)

17

下面是《观察蔬菜、水果,招待客人》课的教学片段,请你谈谈它对于低年级  说话课教学的借鉴意义。

(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8

编者把这两首诗选编在同一课中,意图是什么?

19

以上两首诗的朗读基调有何不同?请做简要分析。

(五)
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   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 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   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   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   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20

五年级《白杨》一课中,画线部分是教学的重点。请写出突破该重点的教学过程。

六、写作。请仔细阅读要求后作答。
21

任选一题作文。(不透露个人信息;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     800 字)

题目一:多一点欣赏

题目二:评述《论语》或贾平凹的《秦腔》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集中一点,写深写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