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数学》真题

分类:教师资格/初中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四个 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函数 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2

若  为  内的可导奇函数,则 (  ).

A、是  内的偶函数
B、是  内的奇函数
C、是  内的非奇非偶函数
D、可能是奇函数,也可能是偶函数
3

有5个编号为1、2、3、4、5的红球和5个编号为1、2、3、4、5的黑球,从这10个球中取出4个,则取出的球的编号互不相同的概率为(  ).

A、
B、
C、
D、
4

在曲面  上,过点  的切平面方程是(  ).

A、
B、
C、
D、
5

下面4个矩阵中,不是正交矩阵的是(  ).

A、
B、
C、
D、
6

设  为数列,对于“存在正数 ,对任意正整数 ,有 ”的否定(即数列  无界)是(  ).

A、存在正数 ,存在正整数 ,使得 
B、对于任意正数 ,存在正整数 ,使得 
C、存在正数 ,对任意正整数 ,有 
D、对于任意正数 ,以及任意正整数 ,有 
7

下列关于反证法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命题的方法
B、反证法是逻辑依据之一是排中律
C、反证法的逻辑依据之一是矛盾律
D、反证法就是证明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
8

下列命题不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图形与几何”领域的9条“基本事实”的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
C、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二、简答题。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9

求点过  的所有直线被圆  截得线段中点的轨迹方程。

10

设  是  矩阵,其秩为2,考虑方程组 

(1)设  和  为  的两个解, 为实数,证明  也是  的解;(4分)

(2)方程组  的解空间的维数是多少?(无需证明)(3分)

11

(1)叙述函数  在区间  上凸的定义,并证明  在  中上凸;(4分)

(2)若 A、B、C为某三角形的三内角,证明 (3分)

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数据分析观念”的含义是什么?

13

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解答题。根据要求,回答对应的问题。
14

如下图所示,设 ,函数  在 上连续,在  可微且 。设l为绕原点0可转动的细根(射线),放手后落在函数  的图像上并支撑在点  上,从直观上看,

证明函数  在  处取得最大值,并由此证明(*)式.

四、论述题。请按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5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你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应关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

五、案例分析题。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16

案例:阅读下列3个教师有关“代数式概念”的教学片断。

教师甲的情境创设:

“一隧道长L米,一列火车长180米,如果该列火车穿过隧道所花的时间为t分钟,则列车的速度怎么表示?”学生计算得出 ,教师指出:“”、“”这类表达式称为代数式。

教师乙的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内容后,教师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代数式的定义:“由运算符号、括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成的表达式称为代数式”,特别指出“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称为代数式”;然后判断哪些是代数式,哪些不是;接着通过“由文字题列代数式”及“说出代数式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解释代数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练习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教师丙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学教材,但是教材并没有说“代数式”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接着教师大胆地提出开放式问题:“我们怎样用字母表示一个奇数?”当时教室里静极了,学生们都在思考。 

先有一位男生举手回答:“”。

“不对,若  呢?”一位男生说。

沉默之后又有一位学生大声地说:“a应该取整数!” 

有些学生不大相信:“奇数77能用这个式子表示吗?”

不久,许多学生算出来:“a取39”。

此时,教师趁势作了一个简单的点拨:“只要a取整数, 一定是奇数,对吗?那么偶数呢?”他并没有作更多的解说,点到为止,最后的课堂小结也很简单:“数和式有什么不同?”“式中的字母有约束吗?”“前面一节学过的式子很多都是代数式!……”从师生们自如的沟通来看,他们都已成竹在胸。

问题:

(1)你认可教师甲的情境创设吗?说明理由。(6分)

(2)你认可教师乙的教学过程吗?说明理由。(7分)

(3)你认可教师丙的教学过程吗?说明理由。(7分)

六、教学设计题。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相关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17

请以“变量(第一课时)”为课题,完成下列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5分)

(2)教学重点、难点。(4分)

(3)教学过程(只要求写出新课导入和新知探究、巩固、应用等)及设计意图。(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