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14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福建    来源:233网校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汉字笔画书写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当前课外补习蔚为大观,孩子们失去了假日,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
B、虽然搜索马航MH370失联飞机的工作困难重重,但各国依然全力以赴
C、单单一个“小升初”就让许多家长和孩子焦头烂额,无计可施
D、想要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中国只能独辟蹊径,走科学发展道路
4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部分网络写手随意糟蹋祖国的语言文字,甚至写作态度极为粗疏
B、促进社会收入公平的关键在于社会保障是否全覆盖
C、京广高速铁路连接着大多数主要的金融中心和大型城市
D、语言本身积淀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
5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多年没补,也没有洗。”这个句子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孔乙己穷困懒散的特点
B、“街上仿佛没有人,道路好像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道路的空旷和天气的炎热
C、“大木匠看见老婆满脸黑云地看着他,情知要有一场暴风雨。”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木匠老婆生气时的样子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个句子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两种人进行对比,贬斥前者,颂扬后者
6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知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司马迁编撰的《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先河,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孟浩然、王昌龄是盛唐边塞诗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就出自王昌龄的《凉州词》
C、柳永、陆游生活年代相同,他们的诗词都以雪耻御辱、收复失地、抒发爱国志士的抱负为主调
D、蒲松龄的《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讽刺小说,它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
7
下列作家、国籍、作品、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英国——《威尼斯商人》——麦克白
B、雨果——法国——《巴黎圣母院》——玛丝洛娃
C、海明威——美国——《老人与海》——桑提亚哥
D、塞万提斯——德国——《堂吉诃德》——桑丘·潘沙
8
下列有关语文课程评价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状况
B、语文课程评价的主体有: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
C、语文课程评价形式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D、语文课程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9
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
B、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C、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D、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更加注重听和说的发展
10
下列关于“阅读教学”实施建议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B、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要扩大阅读面,要多读网上文章
C、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与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D、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方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
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12
迟日江山丽,_______。(杜甫《绝句》)
13
_______,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4
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15
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主要艺术成就是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尤以祥子和_______最为突出。
16
我国现代作家_______的长篇童话《宝葫芦的秘密》以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幽默的语言吸引着无数小观众。
17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_______、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18
从造字法上看“咏”字属于_______字,“口”是意符,有表意作用,“永”是声符,有表音作用。
19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的教学资源和_______学习资源。
2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_______、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21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内容。(5分)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日:“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日:“弗知也。”关尹子日:“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日:‘‘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日:“知之矣。”关尹子日:“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列子•说符篇》
1.用现代汉语翻译“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一句。
2.这段文字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22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3题。(5分)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儿童形象?诗人是如何刻画这个形象的?
四、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30分)
23
看戏
菡子
故乡的人们,不问男女老幼,自古至今都是喜欢看戏的。正月里倾巢而出,看各种各样的戏,进城和各村之间的路上,看戏的行人,谈着戏的内容。至于各个季节中这方那方演出草台戏,有的敬菩萨,有的庆丰收,有的消灾避难,却都成了活人生活中一点难得的享受,一年大约有四五次。每逢唱戏的那个大村,有个沾亲带故的人家,访亲会友又成了看戏的缘由。娘家人到村上来看戏,即使做了婆婆的闺女,也觉得脸上有光。穿了新衣裳外出看戏的姑娘,又常常成为相亲的对象,自然,如果眼尖心巧,在姑娘低垂的眼梢里也能把对方瞄上一眼。
像故乡所有的孩子一样,我自幼也是一个小戏迷,其实是热闹迷。戏台下的另一个场面,使人眼花缭乱,豆腐花、豆浆、剪刀豆腐、兰花豆腐、臭豆腐,虽说属一个类型,一盏灯下,热腾腾、忙碌碌,却各人有各人的手艺;挎着篮子卖野荸荠、老菱、瓜子、毛栗的,大都走来走去,凑着观众。也许这样的场合比戏台上的更与人接近的缘故,很多人被吸引到这面来了。我从五六岁起开始看戏,家里人却认为我绝无看戏的理由,不予理睬,我在地下赖了半天,唔唔了一阵,终于被好心的邻人拖了起来。匆促上阵,身上并无额外的穿戴,袋里也没增添零花的铜板,我每在凄凉和激愤中,厕身于热闹的人群,自负地庆幸自己挣得来的自由。
当时大多演的是京戏。乡下人不能理会,只知道白脸是奸臣,红脸是忠义之士,其他则茫茫然。遇到唱多做少的戏,如鲁迅先生在《社戏》里所描写的坐下来唱个不停的老旦,哪怕扮的是皇帝娘娘,大家都要不耐烦的。记得我看过《逍遥津》,有很长的唱段,以十三个“欺寡人”开句,他唱到五六个“欺寡人”,我已趴在别人的背上睡着了。
看戏也犹如经历人生。许多的故事都在戏场里形成,有的亲人在戏场里走失,有的亲人又在戏场里重见,我自己就有过这么回事。夏天的晒场上和冬天的茶馆里,经常上演江南的小戏滩簧(锡剧),妇幼都很欢迎。看戏也仿佛家常便饭,清唱、表演唱,甚至化装登台的,一律为人们所接受。打动人的不一定是他们的唱和做,而在乎情节。农村的人们每在戏中认定“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人生结局,聊以自慰,也以此慰人,虽然这“精神食粮”有时还有骗人的毒素,他们也乐意喝下这杯酒。
1.阅读第一段,概括故乡的人们喜欢看戏的两个缘由。
2.第二段画线部分的场面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文中作者所说的“看戏也犹如经历人生”?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根据这一要求为第2段写一份朗读教学设计。
五、教学案例分析(20分)
24
假定《月光曲》为六年级的一篇课文,阅读下列教学实录,完成下列内容。
教学实录一
师:同学们,现在先来听写几个词语。这篇课文主要讲《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写的,第一个词语:“谱写”。下面再听一组词语,注意先听后写:“盲姑娘,蜡烛,琴键”。
师:写的时候注意这个“蜡”字,很多同学误认为它跟“烛”一样是火字旁,其实是虫字旁,“蜡”字最初的意思是动植物的油。这个“键”她写对了,但我观察了一下,笔顺不是很规范,左中右结构。最后写“孓”,明白吗?
生:明白。
师:同学们,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选择刚才听写的词语来说一说。
教学实录二
师:老师有个问题,盲姑娘双目失明,而且和贝多芬素不相识,为什么她能猜出弹琴的就是贝多芬?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阅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因为盲姑娘热爱音乐,也是贝多芬的知音,所以她能确定弹琴的就是贝多芬。
师:是的,同学们,知音难求啊!贝多芬没有想到在一间茅屋里面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我相信他和盲姑娘一样内心十分激动,所以他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我相信贝多芬再弹一曲为的也是知音啊,对吗?刚才有个同学还提了个问题,为什么此时贝多芬没有回答,我相信各人有各人的理由,谁来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贝多芬可能觉得盲姑娘已经猜出他是贝多芬,没有回答就是默认了。
师:贝多芬默认了,这是你的理解。
生:我觉得贝多芬不回答,是因为他知道盲姑娘是自己的知音,不想在他面前明白地说他是贝多芬。
师:我想起两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心有灵犀一点通,打通两个人心灵的就是这个。(出示第8段)
师:大家细读第8段,想象清幽的月光是怎样的?
生:月光就像轻纱铺在地上一样,是宁静的。
师:给人感觉宁静的月光是皎洁的月光。
《月光曲》(节选)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举例分析教学实录(一)中识字和写字教学的优点。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简要分析教学实录(二)是如何有效地落实这一点的。
3.教学实录(二)中,教师对课文第8段的教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所不足,请提出两种改进建议。
六、作文(50分)
25
以“赢在课堂”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任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