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整卷下载分项下载 试卷搜索题目搜索全站搜索招考信息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分类:教师资格/高中    来源:233网校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A、
B、
C、
D、
2
下列矩阵所对应的线性变换为旋转变换的是(  )。
A、 
B、 
C、 
D、 
3
A、
B、
C、
D、
4
若ƒ(x)是连续函数,则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
A、
B、ƒ(x)有无穷多个原函数
C、
D、
5
A、P(B)<P(A\B)
B、P(A)≤P(A\B)
C、P(B)>P(A\B)
D、P(A)≥P(A\B)
6
A、
B、(2,0,1)T
C、(-1,0,1)T
D、(0,0,1)T
7
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I-Ⅵ卷)的我国数学家是(  )。
A、徐光启
B、刘徽
C、祖冲之
D、杨辉
8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个定义方式属于(  )。
A、公理定义
B、属加种差定义
C、递归定义
D、外延定义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9
已知椭球面方程2x2+y2+3z2=6。
(1)求椭球面上点M(1,1,1)处的切平面方程;(4分)
(2)当k为何值时,所求的切平面与平面5x+ky-4z=0相互垂直。(3分)
10
已知向量组a1=(2,1,-2),a2=(1,1,0),a3=(t,2,2)线性相关。
(1)求t的值;(3分)
(2)求出该向量组的一个极大线性无关组,并将其余向量用极大无关组线性表示。(4分)
11
有甲、乙两种品牌的某种饮料,其颜色、气味及味道都极为相似,将饮料放在外观相同的6个杯子中,每种品牌各3杯,作为试验样品。
(1)从6杯样品饮料中随机选取3杯作为一次试验,若所选饮料全部为甲种品牌,视为成功。独立进行5次试验,求3次成功的概率;(5分)
(2)某人声称他通过品尝饮料能够区分这两种品牌。现请他品尝试验样品中的6杯饮料进行品牌区分,作为一次试验。若区分完全正确,视为试验成功。他经过5次试验,有3次成功,可否由此推断此人具有品尝区分能力?说明理由。(2分)
1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用行为动词“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描述知识与技能目标,请解释“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具体含义。
13
书面测验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以“数列”一章为例,说明设计数学书面测验试卷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1小题,10分)
14
 
(1)F(x)在[a,b]上连续;(5分)
(2)F(x)在[a,b]上可导,且F´(x)=ƒ(x)。(5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15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请分别阐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含义;(6分)
(2)举例说明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6分),并阐述二者间的关系。(3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16
案例:
在学习《平面向量》后,某数学教师安排了如下一道选择题:
若非零向量a,b满足|a-b|=|b|,则(  )。
A.|2b|>|a-2b|
B.|2b|<|a-2b|
C.|2a|>|2a-b|
D.|2a|<|2a-b|
教师要求学生写出他们详细的解题过程,三位学生分别给出了如下的解法:
学生1:因为|a-b|=|b|,所以a-b=b或a-b=-b,故a=2b或a=0(舍去),所以|a-2b|=0。由于b是非零向量,所以|2b|>0,故|2b|>|a-2b|,选A。
学生2:因为|a-b|=|b|,所以(a-b)(a-b)=b·b,a·a-2a·b+b·b=b·b,所以a·a=2a·b,所以a=2b,故|a-2b|=0。由于b是非零向量,所以|2b|>0,故|2b|>|a-2b|,选A。
学生3:因为|a-b|=|b|,所以|a-b|2=|b|2,|a|2-2|a||b|+|b|2=|b|2,|a|2=2|a||b|,所以|a|=2|b|,故|a-2b|=0。由于b是非零向量,所以|2b|>0,故|2b|>|a-2b|,选A。
问题:
(1)如果你是这位数学教师,请指出这三种解法存在的错误;(9分)
(2)请你从已知条件|a-b|=|b|出发,通过数形结合,引导学生给出一种正确的解法;(5分)
(3)针对学生在向量运算中的错误,请写出实数运算与向量运算的不同点(至少写出三点)。
(6分)
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17
单调性是函数的基本性质之一。针对高中函数单调性中“增(减)函数”概念的教学,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给出“增(减)函数”概念形成过程中教学的重、难点;(8分)
(2)说明“增(减)函数”定义的要点;(10分)
(3)根据(2)中“增(减)函数”定义的要点,请写出教学设计思路。(12分)